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_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_国产成人一二三区免费看_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旅游特色小鎮建設范文

時間:2023-09-18 17:28:08

序論:在您撰寫旅游特色小鎮建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旅游特色小鎮建設

第1篇

關鍵詞:特色小鎮;鄉村旅游;黑龍江旅游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3月6日

日前,住房城鄉建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開展特色小鎮的培育工作是在借鑒浙江特色小鎮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提出的?,F階段,特色小鎮建設工作開展如火如荼,建設成果也頗為豐碩,涌現出一大批特色小鎮模范――云棲小鎮、夢想小鎮、海寧皮革時尚小鎮等。這些借鑒了外國小鎮的發展模式,且具代表的小鎮風格迥異、標新立異,小鎮建設成果成為浙江省在探索經濟轉型路徑中閃現的新亮點,引起全國的廣泛關注。

一、浙江特色小鎮的內涵特征及具體經驗

(一)浙江特色小鎮內涵特征。浙江特色小鎮從何而來?這一概念來自于李強參觀云棲小鎮的談話中,他提到要“讓杭州多一個美麗的特色小鎮,天上多飄幾多朵創新‘云彩’?!贝撕?,“特色小鎮”又被三次提到。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特”,其特色在于:一是特色小鎮獨立于城市,但是又不是行政規劃中的建制鎮,而是“產業+文化+旅游+社區”的空間載體。然而,小鎮并不是單純的“組合拼盤”,更注重產業間的融合,追求實現產、城、人、文一體交融;二是特色小鎮建設以特色產業為基礎,集聚了七大產業(信息、環保、時尚、旅游、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業、金融)且兼顧了黃酒、絲綢等浙江省歷史經典產業。建設過程中,并不是“7+1”全面發展,只是采用以某一產業為基礎的“特色小鎮”模式,根據產業類別分別指導;三是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和旅游功能。浙江省歷史悠長,文化底蘊深厚,自古以來經濟發達,積淀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及人文文化。與現代產業融合發展中,又形成了特有的產業文化。此類文化皆為寶貴旅游資源;四是運作上注重市場參與。浙江省政府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原則,采用PPP模式、眾籌的方式。既凸顯了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加強了政府引導和服務保障,在規劃編制、基礎設施配套、資源要素保障、文化內涵挖掘傳承、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

目前,浙江省省級首批37個特色小鎮正在創建,小鎮發展效益頗豐。據悉,自省級特色小鎮首批創建名單公布以來,37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的2015年前三季度投資額達331.93億元。浙江特色小鎮集聚了大額的投資外,還對創新人才和創新要素產生了極大吸引力,大步地推動了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發展。譬如,杭州夢想小鎮已入駐創業項目240多個,集聚創業人才2,100多人,引來各類投資基金70家,管理資本逾300億元。還有,位于西湖風景區的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實現了歷史與人文、環境與文化、金融c文創融合,僅2016年第一季度,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稅收近9,000萬元,新增企業50多家,累計入駐金融投資類機構達160家,主動管理資產規模已超1,000億元,資本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二)浙江特色小鎮具體經驗

1、統籌思想,系統設計。浙江特色小鎮聚焦支撐該省未來發展的七大產業,兼顧歷史經典產業,堅持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每個特色小鎮都有一個獨具的產業特色,抓住該產業特點著重發展,再從產業特色涉及文化特色,最后以產業特色和文化特色發展成旅游特色。

特色小鎮建設是一個長期且艱難的過程,需要人力、物力、財力三方資源的大量投入。這就要求建設之初,就要對其進行詳細且周密的統籌規劃,否則不得當的規劃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浙江從特色小鎮的功能定位、分布、產業發展方向到具體的數量、規模,從建筑風格、功能設計、配套設施到文化挖掘,“特色”打造。在招商引資方面,根據每個小鎮的特色“對癥下藥”,為金鳳凰打造適合的巢穴,吸引對應的鳳凰。

2、合理布局,試點先行。浙江的特色小鎮并非是單純的旅游小鎮,其同時具備產業、文化、旅游和一定的社區功能。小鎮的產業獨具特色,某些產業品牌聞名中外,在特色產業的基礎上,結合歷史文化,打造或升級旅游功能,使其成為宜居、宜游、適宜創業的小鎮。

3、控制規模,集約打造。特色小鎮規劃面積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原則上3年內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業綜合體項目),金融、科技創新、旅游、歷史經典產業類特色小鎮投資額可適當放寬,嚴格遵循了集約打造,避免浪費的原則。

4、政策護航,創新機制。政府的參與和扶持在浙江特色小鎮的發展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制定了相關政策法規,建立相關機構,還創新了機制。最具特色的是運用了PPP市場運作模式,在政府指導的基礎上,靈活地引進資金,吸引外來企業,讓其參與小鎮建設,使小鎮建設市場化。

綜上,作為城鎮創新發展的產物――浙江特色小鎮,看似與鄉村旅游并無瓜葛,前者以特色產業推動小鎮城鎮化為重點,后者以旅游帶動鄉村發展為重點,其實兩者的目的殊途同歸,都致力于鄉鎮的經濟發展、城鎮化,并且兩者的客觀載體皆是鄉鎮,采取的手段都是產業帶動。因此,浙江特色小鎮對鄉村旅游具有借鑒與啟示。其可借鑒的經驗如下:(1)加強綜合性精細化的規劃引領。特色小鎮既編制出綜合性規劃,又建立精細化的規劃編制體系。概念性的規劃與詳細落地規劃雙管齊下,共同促成項目落地。而且,規劃找準產業,以此為依托,著重培育特色。此外,特色小鎮建設還注重提高公共基礎設施;(2)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特色小鎮建設以企業為主體運作,建立多元化建設運營機制。還創新融資機制,探索出了小鎮產業基金、眾籌、PPP市場運作模式等;(3)著力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相對健全的監管、考核與退出機制,實行創建工作的“優勝劣汰”。在考核機制中,堅持質量導向和動態管理。同時,轉變扶持方式,對于驗收合格的特色小鎮通過財政返還以資鼓勵。實施“追懲制”,對按時達到規劃目標任務的,倒扣土地指標,確保小鎮建設質量。

二、黑龍江旅游業現狀(表1)

黑龍江旅游業應借鑒浙江創建特色小鎮做法,依據地域特點,合理布局,促進生活、生產和產業融合,形成互補之勢,相互牽引,推動旅游業、服務業和相關產業鏈的蓬勃發展。

三、黑龍江旅游業發展建議

(一)因地制宜,特色規劃。風光旖旎的“黑土地”――黑龍江地處東北邊陲地區,自然風光極具地域特色,夏季極光縈繞的漠河村,迎來祖國第一縷陽光的撫遠,還有森林自然資源富有的大興安嶺地區。此外,黑龍江的人文資源也獨領,火辣的東北二人轉、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充滿異域風情的哈爾濱等等。

不管是人文還是自然,黑龍江的特色無處不在。黑龍江發展旅游時,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的村鎮所獨有的主流特色來進行開發,遵循“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轉”的原則,做到“一村一特色”。對于缺乏特色或特色同質化嚴重的村鎮來說,需要創造性地發展特色。

(二)依靠產業,多元融合。旅游搭臺,產業唱戲。黑龍江旅游業的發展要與相關產業結合,如同浙江小鎮一樣,將旅游目的地打造成一個旅游相關要素配置完備、能夠全面滿足游客體驗需求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開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個能夠全面動員資源、立足全面創新產品、可以全面滿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產業既是發展動力,又是旅游特色。反過來,旅游又促進產業發展,互相形成優劣互補,各產業齊頭并進,促成共同的繁榮發展。

(三)合理建造,有機升級。旅游Y源開發利用應該尊重旅游區(點)原有的社會規劃和經濟發展狀況,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開發與創新。而且,不能忽視小鎮的特色,不管是規劃還是設計都要圍繞特色開展工作。另外,在開發過程中要保護現存小鎮肌理和格局,切勿大拆大建,避免資源浪費或者特色喪失。

(四)政策支持,市場主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政府的政策是旅游發展的重要指揮棒和支撐力量,沒有政策的幫扶,旅游發展會舉步維艱。黑龍江旅游發展可以參考浙江小鎮的做法,一是成立相關機構組織。提供政策支持,并為其提供人員、物力及財力的協助;二是改革融資政策。政府參與的基礎上,吸引企業參與特色小鎮的建設,以市場為主導運作小鎮建設;三是改進招商引資政策。豐富招商引資的方式,擴大引資渠道。為了保證旅游特色,對外招商引資時應該注意吸引的“金鳳凰”與旅游特色的匹配度。

主要參考文獻:

[1]趙銘.鄉村旅游發展動力系統研究――以黑龍江省為例[J].東北農業大學,2015.

[2]宋文波.黑龍江鄉村旅游發展問題的現狀及對策[J].黑龍江史志,2015.5.

[3]刁志波.黑龍江省鄉村旅游的現狀與發展策略[J].黑龍江對外貿易,2010.9.

第2篇

關鍵詞:體育特色小鎮;PEST分析;海南

海南省地處我國南端,陸地面積3.54萬km2,海域面積卻達到約200萬km2,不僅具有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獨特的熱帶氣候資源與自然資源,還具有島嶼、山地、河流、熱帶雨林、溫泉等特色鮮明、相互融合的旅游資源,吸引國內外游客前來旅游。在海南省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中,海南省政府也提出要充分發揮獨特的生態環境、最大的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等資源優勢,以海南自由貿易港和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為契機,采用“體育旅游化”“融體于旅”等“體育+”模式發展路徑,促進體育、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為一體的融合發展,打造體育特色小鎮。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外部宏觀環境究竟如何?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實地調研、訪談法和PES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宏觀政治環境、宏觀經濟環境、宏觀社會環境、宏觀技術環境等外部宏觀環境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以期促進體育、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的融合發展,完善體育特色小鎮的理論體系,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建議。

一、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概述

自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三部委在《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從此,特色小鎮的建設正式成為城鎮化建設浪潮中的焦點,“特色小鎮”逐漸在全國推廣開來。2017年國家體育總局在《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建設一批體育特色小鎮。2017年8月,??谑杏^瀾湖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和三亞市潛水及水上運動特色小鎮等96個體育特色小鎮項目被列為第一批體育特色小鎮試點項目,正式拉開了在全國范圍內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的序幕。2017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南省特色產業小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100個特色產業小鎮建設指出,2020年在《海南省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2020—2025)》中確定建設??谟^瀾湖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儋州?;◢u海上運動休閑小鎮、澄邁智力運動產業小鎮、瓊中山地民俗運動旅游小鎮、萬寧沖浪小鎮、萬泉河水上運動風情小鎮、和樂龍舟漁家小鎮、瓊中足球小鎮等[1]??梢姡D鲜◇w育特色小鎮建設是一種注重內涵式發展的新思路。

二、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PEST分析

PEST分析法就是指從外部宏觀環境中的政治(Politics)環境、經濟(Economy)環境、社會(Society)環境、技術(Technology)環境等方面,對研究對象的發展進行科學分析的一種方法[2]。在海南省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過程中,采用PEST分析方法對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等外部宏觀環境進行分析,能夠發現其對體育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的相關影響,從而對促進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與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一)宏觀政治環境

宏觀政治環境主要包括國家政策、地方政策、相關產業政策、法律及法規等外部環境因素。自2017年國家體育總局《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全國各地都在積極籌備創建體育特色小鎮,海南省等也啟動實施了體育特色小鎮的培育工程(見表1)。2020年《海南省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2020—2025)》,確定建設海口觀瀾湖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儋州?;◢u海上運動休閑小鎮、澄邁智力運動產業小鎮、瓊中山地民俗運動旅游小鎮、萬寧沖浪小鎮、萬泉河水上運動風情小鎮、和樂龍舟漁家小鎮、瓊中足球小鎮等。海南一直處于全國關注的焦點,并再一次成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2015年海南省政府的《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全省百個特色產業小鎮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為海南省特色產業小鎮建設指明了方向。2017年9月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頒布《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提出積極推進休閑運動小鎮建設。由此可見,海南省政府對省內體育特色小鎮的定位、創建、標準、申報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確的建設要求與建設標準,也從土地、資金、產業、人才、設施等方面提供了保障措施,助力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

(二)宏觀經濟環境

本文主要從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地區生產總值、市場需求等外部環境因素對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外部宏觀經濟環境進行分析。本文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海南省統計局、廣東省統計局。從國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來看,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海南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79元,廣東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14;從國民生產總值來看,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海南省生產總值5308.94億元;從市場需求來看,2019年海南省接待國內外游客約為8311.2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57.80億元。體育旅游產業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1710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605億元,增長率達到15.01%。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居民收入不斷增多,消費需求不斷增強,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逐漸升級,“體育+旅游+健康”等產業融合而成的體育特色小鎮也越來越得到認同,因而獲得快速發展的機會。不管從總量來看還是從人均來看,海南省經濟總體規模都有大幅提升空間,這也就是制約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一個因素。2017年6月,海南省人民政府頒布《海南省特色產業小鎮發展基金設立方案》,設立特色產業小鎮發展基金,基金總規模200億元,為培育特色產業小鎮,搭建了統籌規劃平臺,吸引了多方社會資源參與建設運營,發揮了投貸聯動作用。2019年海南省財政廳安排鄉村振興及百鎮千村建設相關資金11.3億元,用于332個美麗鄉村的環境整治、基礎設施改善和特色產業小鎮建設。海南省政府對體育特色小鎮不僅做了宏觀的方向指導,還給予了相應的資金支持。這對海南省省內運動休閑小鎮的發展和資金運用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宏觀社會環境

本文主要從人口規模、人口分布、年齡結構等外部環境因素對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外部宏觀社會環境進行分析。從人口規模來看,通過查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可知海南省常住人口約1008.12萬人,自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以來,省外落戶海南的人口激增,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從游客構成來看,海南省接待國內游客8167.61萬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43.59萬人次。從國際旅游島到海南自由貿易港等政策的實施,海南省堅持以旅游產業為依托,旅游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得到增強,旅游產業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發展,旅游產業等經濟指標多年來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狀態,必然為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與建設增添動力,提供發展所需要的條件。運動項目是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方向,項目的豐富度和差異度決定了前來旅游的游客逗留的天數,也決定了游客在當地的消費水平。目前體育特色小鎮開發、管理、運營、服務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供給不足,人才培養體系尚未構建完善。

(四)宏觀技術環境

本文主要從相關產業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外部環境因素對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外部宏觀技術環境進行分析。從新技術來看,在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為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實時更新的信息數據,對游客的服務也更加便捷,能夠幫助相關決策部門和相關企業及時快速應對,避免目標定位不準確、規劃失誤,避免現有資源浪費[3]。隨著智能化時代的來臨,物聯網的成效逐步提高,通過對信息數據的收集、存貯、整理和識別,有利于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產業鏈的鋪設和發展,能夠促進體育、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的融合發展。

三、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策略

(一)立足自身優勢,借鑒成功經驗

在海南省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背景下,要把握國家給予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政策機會,充分利用海南省獨特的濱海、島嶼、山地、河流、熱帶雨林、溫泉等熱帶氣候資源與自然資源,加強體育、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的融合發展。要借鑒前人、其他地區或者其他產業的發展經驗,深入挖掘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民俗文化,融合現有的人文旅游資源,加強對小鎮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豐富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旅游形式。要建立起體育、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為一體的體育特色小鎮,明確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方向[4]。

(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

2020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開局之年,要積極頒布與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相適應的扶持政策,積極尋找與相關部門間的合作,出臺可促進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人才引進、土地使用、稅費優惠、投資、融資等相關政策。要不斷完善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政策體系,為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排除一系列制度。

(三)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體育特色小鎮不僅建設周期長,而且回報周期也長。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短時間內資金回流速度慢,這樣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5]。后期擴大建設又會涉及土地規劃和利用問題,體育特色小鎮的地理位置、交通設施、招商引資的條件、體育元素等也都是影響小鎮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海南省的財政收入較薄弱,政府投入大量的建設資金難度較大,需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融資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借助金融機構資金和保障政府資金支持打通多方融資渠道。因此,在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背景下海南省體育特色小鎮需要搭建產業發展平臺,完善相關產業鏈,縮短資金回流周期,增強體育特色小鎮的自我造血功能,推動體育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海南省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2020—2025)的通知[EB/OL].(2020-04-02)[2021-09-01].

[2]劉花香,賈志強.中國冰雪體育小鎮建設PEST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8(8):103-108.

[3]陳丹丹,王玉瑾.新時代運動休閑小鎮發展要素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4):57-59.

[4]李柳.京津冀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發展路徑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9:3.

第3篇

[關鍵詞] 全域旅游 特色小鎮 融合發展 策略

[中圖分類號] F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7)02-0054-05

全域旅游是目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趨勢之一,2016年初,國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262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與此同時,我國的特色小鎮建設也在迅速發展。2016年7月21日,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強特色小鎮的培育工作,到2020年爭取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既是特色小鎮,就具備發展旅游服務業的潛質,當前,浙江、廣東、江蘇等地創建的許多特色小鎮,同時也是旅游小鎮。因此,特色小鎮建設如何與全域旅游理念相互融合,創新發展,需要深入研究。

一、特色小鎮與全域旅游融合發展的意義

(一)有助于推進供給側與需求側相結合,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從供給側來看,特色小鎮為全域旅游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正式公布了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等127個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這些特色小鎮形態各異,產業富有特色,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很多都具備發展旅游業的先天稟賦。從目前已經創建的浙江省級特色小鎮來看,夢想小鎮、云棲小鎮、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鎮、常山賞石小鎮,已經形成產業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帶動上下游多個產業發展,實現收益上的乘數效應,為全域旅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①。

從需求側來看,全域旅游為特色小鎮帶來經濟效益和品牌效益。旅游產業涉及110個關聯產業和部門,其中關聯比較密切的有29個產業和部門。據統計,旅游業對住宿業的貢獻率達八成,對民航、鐵路、汽車客運業的貢獻率達九成。全域旅游由于各行業和各部門的融入,居民共同參與,發展全域旅游將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體形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區域綜合效益的最大化。我們發現大多數特色小鎮都可與旅游業在不同層面結合起來,歷史文化、城郊休閑、資源稟賦、生態旅游型的特色小鎮通過發展文化交流、景點觀賞、休閑娛樂為主的旅游業,直接創造經濟效益;特色產業、新興產業、金融創新等可通過產業旅游,直接或間接創造經濟效益;時尚創意型特色小鎮可創造綜合效益。除上經濟效益,全域旅游還有助于特色小創造品牌效益,傳承傳統文化,讓特色小鎮的地方文化、民俗風情、商業價值、傳統手工藝傳承下去,推進特色小鎮的文化創新。

(二)有助于資源整合共享,形成可持續發展

特色小鎮通常為“產業、文化、旅游、社區”一體化的復合功能載體,以產業為特色,當地居民生活、居住、休閑集聚,各種配套設施基本齊全。全域旅游的題中之義,也是居民共同參與,其核心是全行業中全要素的整合,全過程、全時空的旅游產品的供給,以及全方位的游客體驗。特色小鎮與全域旅游融合,使得當地的資源要素能最大程度地優化整合運用,而且隨著全域旅游的推動,能倒逼特色小鎮的資源配套完善,進而改進當地居民的生活。

從旅游的時空延展來看,大多是長時間、多景點的時空轉換。一個特色小鎮的全域旅游,多數時候將延伸到下一個特色小鎮或者特色景點。因為特色小鎮既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一個區,而是一個功能復合型的新型聚落區域。它既可以是大都市周邊的小城鎮,又可以是較大的村莊,還可以是城市內部相對獨立的區塊和街區,所以其中部分資源可以和城市共享,利用全域旅游把一定區域內不同的特色資源串連起來,促進資源在更寬廣的區域統籌發展中充分流動,最優配置,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三)為未來特色小鎮建設注入活力

全域旅游融入特色小鎮建設,有助于豐富特色小鎮的內涵,以產業鏈和產業生態圈的視角,為特色小鎮的建設打開新的思路。到目前為止,特色小鎮創建不到200個,距2020年的創建目標,還要建設近800個特色小鎮。由于全域旅游產業的綜合性比較強,關聯度比較大,產業鏈比較長,涉及并交叉滲透到多個行業、多個部門,如農業、工業、商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信息產業、科技、生態環境、建筑等領域,以全域旅游的思路來規劃特色小鎮,將為特色小鎮建設提供較高的起點,注入新的活力。以浙江云棲小鎮為例①,云棲小鎮主要發展以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經濟產業,目前已經集聚了一大批云計算、大數據、APP開發、游戲和智能硬件領域的企業和團隊。除此之外,云棲小鎮還注重會展旅游,創建了服務于草根創新創業的云棲大會,目前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云計算以及DT時代技術分享盛會,“2015年杭州云棲大會”吸引了來自全球2萬多名開發者以及20多個國家、3000多家企業參與。

二、特色小鎮與全域旅游融合發展路徑

(一)以全域旅游理念把傳統專業鎮提升為特色小鎮

專業鎮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特有的一種發展模式,是以鄉鎮為基本單位,通過開發一兩個產業或產品,帶動多數農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即鄉鎮企業),他們主要從事的是工業制品的加工、裝配和制造業,科技水平及附加值較低。江蘇、浙江和廣東等地區是傳統專業鎮比較發達的地區。不可否認,當前已有一些發展較好的傳統專業鎮已經或正在建設成為特色小鎮,但仍有許多傳統專業鎮,需要創新發展思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比如廣東現有300多個省級專業鎮①,涵蓋家具、陶瓷、燈飾、家電、花圃等產業,在市場上掌握了不少話語權。但根據廣東省發改委提出的相關發展目標,到2017年要建成30~50個獨具嶺南魅力、環境優美、形態多樣的省級特色小鎮,到2020年建成100個左右省級特色小鎮,包括智能制造小鎮、綠能科技小鎮、海洋特色產業小鎮、互聯網+小鎮、時尚小鎮、工藝小鎮、文化創意小鎮、生命健康小鎮、旅游休閑小鎮,產業發展、創新發展、吸納就業和輻射帶動能力顯著提高,成為廣東新的經濟增長點②。換句話說,廣東到2020年建成的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很有可能從現在的300多個省級專業鎮中發展而來。

把傳統專業鎮提升為特色小鎮,既是傳統專業鎮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突破口。但這絕不僅僅是概念的轉變,或者產業的升級,而是要以特色產業集聚發展為特征,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生活等功能平臺,重新規劃打造宜創、宜業、宜居、宜游的新型發展空間。在這個過程中融入全域旅游理念,全時、全域、全民參與,將有助于“特色產業”和“體驗旅游”實現最大程度的統一協調發展。

(二)將特色小鎮建設融入區域旅游業整體布局

特色小鎮與全域旅游融合發展,最關鍵的是要把特色小鎮建設融入區域旅游業整體布局。

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交通發達,特色小鎮數量多,相距不遠,而且產業關聯性強或者景區風貌類似,所以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應與區域的旅游業整體布局融合,用好用足區域旅游資源如基礎設施規劃、線路規劃、景區風格、客源等,切實把特色小鎮的產業和旅游結合起來,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

一些特色小鎮,特別是中西部的特色小鎮,離城區較遠,旅游潛力大但基礎不好,亟須融入周邊地區或中心地區,借勢發展,以自身特色形成虹吸效應,把這些地區的人流、金融、旅游資源、產業資源等導入到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帶動特色小鎮健康發展。

全域旅游本質著眼點就在于利用更大時空和更多元化的旅游資源。一些特色小鎮擁有獨特的產業,觀光交流、學習訪問、會展洽談的外地游客較多,而當地居民在該產業中的就業率高,相對地從事住宿、餐飲、運輸等服務業的人就少,勢必造成服務供給不足,水平不高。從區域的視角來規劃特色小鎮配套資源,就可以在一定程度解決這個問題,如在周邊另外的特色小鎮建設時,適當減少研發制造產業,更多地規劃服務業,區域間特色小鎮在特色產業、服務業、旅游業中相融共生,互利共贏。

(三)推行“產業+旅游+”戰略,積極探索融合創新

從全國目前打造的特色小鎮來看,一半以上都側重于產業特色,如金融創新、新興產業、高端制造、電子商務等。全域旅游與特色小鎮的融合,也可先從產業著手。由于旅游業最大的特點是跨越不同產業、市場和空間,市場無邊、產業無界、創意無窮。旅游業主動與其他產業融合,將形成更強的產業競爭力??梢酝菩小爱a業+旅游+”戰略,積極探索融合創新的路徑,延伸主導產業相關的旅游,如工業旅游、體驗旅游、會展旅游、學習考察旅游等。如深圳蛇口上世紀80年代的舊工業區,通過整治更新成為建筑設計、文化創意的集聚地,吸引了國內外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學習;廈門元祖食品公司把糕點、糖果等食品加工制造環節向公眾開放,游客不僅可以親眼看到食品的制作過程,而且還可以參與體驗制作,獲得滿足感;珠海一年一度的中國航展,原來也是航空航天產業的專業展覽,如今已經打造成為集會展旅游、學習考察旅游的國際品牌。

三、特色小鎮與全域旅游融合需注意的問題

(一)根據旅游資源稟賦,理性推進特色小鎮與全域旅游的融合發展

特色小鎮的發展并非一日之功,全域旅游也不是萬能藥。當前,首要的是推動政府、社會、企業和當地居民充分溝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理性推進特色小鎮與全域旅游的融合發展,防止出現運動式造城,盲目投資,千鎮一面。為此在實際運作過程中,要著重研究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要客觀評價旅游資源稟賦,充分調研旅游市場,衡量特色小鎮與全域旅游融合的可能性。以自然資源、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為主的特色小鎮發展全域旅游,由于開發建設的不可逆,需要冷靜、全面地評價當地旅游要素能否滿足最基本的要求和條件,防止硬干、蠻干,造成資源破壞及浪費等一些不可收拾的局面。以特色產業為主的特色小鎮發展全域旅游,應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強化主體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做強做優,然后瞄準附加產業,逐步推進,切忌一哄而上,全面開花。發展會展、論壇、體驗旅游時,還應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齊心協力,強化開放的心態,建設開明公正的政府,引導民眾開放創業,培養市場化競爭意識,共同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

二是特色小鎮與全域旅游融合發展應設立負面清單。一些特色小鎮所發展的產業,雖具一定特色,但是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或者影響人體健康的產業,這類特色小鎮應列入負面清單,禁止發展旅游業。一些特色小鎮從傳統專業鎮提升而來,城鎮環境和營商環境差,居民素質不高,政府服務意識不強,也不宜馬上發展全域旅游。一些地處偏遠的特色小鎮,交通極不發達,安全風險大,發展規?;糜问袌觯度胩撸ㄗh也不宜提倡發展全域旅游,但不排除散客或者個人自駕游。

(二)注重頂層設計,把全域旅游理念融入特色小鎮規劃建設

一是建立部門合作機制。由地方政府牽頭,旅游、交通、經貿、信息、公安、工商等政府部門聯合組成“特色小鎮與全域旅游融合發展辦公室”,建立順暢高效的合作機制,實行線上線下聯合辦公,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統籌協調當地產業發展、工商服務、旅游服務、交通運輸、公共安全等各種問題。

二是基礎設施規劃要先行。建議推行“大交通”規劃概念,不僅在特色小鎮的規劃中,先規劃主干道、公共停車場、慢行交通、污水垃圾處理、公共廁所、商業服務、醫療服務、綠地公園等基礎設施;還應從旅游線路科學合理規劃的角度出發,把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規劃納入到區域旅游布局當中,融入區域主要交通樞紐,規劃以網格為基礎的道路體系,打通斷頭路,為特色小鎮與全域旅游的融合發展奠定基礎,避免特色小鎮變成“特色孤島”。

三是要創新投融資模式,拓展融資渠道。除了政府撥款、銀行借貸之外,還可針對特色小鎮與全域旅游,探索創新投融資模式。主要可考慮:PPP模式,主要面向市政工程、交通運輸、綜合開發。待特色小鎮發展相對成熟后,PPP還可向環保、養老、醫療、旅游等領域不斷拓展,實現PPP投資主題多元化。引入社會資本,既可出讓全域旅游特許經營權,亦可聯合成立特色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基金,PE/VC等,促進產業發展,完善旅游綜合服務。大力挖掘私人Y本,特色小鎮的建設本身也是家鄉建設,可通過宗族血脈關系,向有實力的鄉賢以股權、期權的形式籌措建設資金,共建美好家園。

(三)適當調整階段性發展策略,以人為本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針對不同的特色小鎮發不同的發展階段,應靈活調整階段性的發展策略,更新工具包,同時應堅持以人為本,積極主動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以特色產業為主的特色小鎮,應根據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未雨綢繆,提前做好相應的規劃調整。具體來說,在特色小鎮建設初期,可著力建設產業基礎設施,引入一批全國知名的龍頭企業,建立健全服務平臺體系,打造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解決就業,創造經濟效益。中期,可圍繞產業拓展相關的高端服務,如論壇、會展、文化節慶、體驗娛樂等,此時應及時完善提升相關配套水平,如基礎設施、信息技術、品牌宣傳、服務品質等。后期的發展策略,可以產業創新發展與全域旅游并重,或以全域旅游為主,推出不同的舉措。

第4篇

關鍵詞:風情小鎮 建設 分析

0 引言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將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作為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將在2020年將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使之成為開放之島、綠色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同年,海南省依據《意見》的指導編制了《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從此,海南省開啟了全面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征程。在《綱要》中明確了建設一批特色旅游小鎮(下稱“風情小鎮”)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建成后的風情小鎮將是海南旅游業發展,特別是鄉鎮(村)旅游發展的新突破。幾年來,海南風情小鎮的建設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海南旅游將更具海南特色。

1 海南風情小鎮建設現狀及模式分析

1.1 全省布局,規劃先行。在《綱要》中,海南建設風情小鎮確定了在依托縣城和建制鎮的基礎上重點建設的22個風情小鎮,基本上保證全省每個市縣都有1至2個小鎮入選建設名單。但是,長期以來,海南的城鎮發展水平低、基礎薄弱,因此,海南在建設風情小鎮之初就非常重視小鎮的發展規劃,陸續編制了風情小鎮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和建設標準。在總體規劃中,海南省按照“一海”、“二極”、“三廊”、“三區”的總體布局,將重點規劃建設生態人居型、歷史文化型、民族民俗型、特色產業型、旅游接待型、主題創意型、復合型等七類特色旅游小鎮(村)。海南省風情小鎮的建設已經在全省范圍內布局,做好了相關規劃的編制工作。

1.2 企業積極參與?!毒V要》中提出,海南省的風情小鎮建設要按照“規劃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群眾受益”的原則推進。在這一原則的指引下,許多企業積極參與到海南風情小鎮建設中,一方面,企業主動參與海南風情小鎮建設的討論。2010年9月,一些企業主動組辦了“國際旅游島下的海南風情小鎮建設高峰論壇”,并邀請政府、學界、企業等方面的代表參加了討論,對如何建設風情小鎮,建設什么的風情小鎮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共識;另一方面,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已經參與了海南風情小鎮的建設。如,白沙的邦溪通過招商引進了一批企業努力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項目,開發新溫泉小鎮項目,建設高檔酒店及配套項目。目前,在企業的參與下瓊海市博鰲鎮、文昌市文教鎮、白沙縣邦溪鎮、昌江縣霸王嶺、保亭縣什進村、東方市報白村等6個村鎮建設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些成功的經驗將會在全省內推廣,爭取海南風情小鎮建設取得全面的成效。

1.3 已有一定的客源基礎。近些年來,海南旅游業發展的迅速,旅游市場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從海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統計的數據來看,2011年海南全年接待游客量將突破3000萬人次,同比增長可達15%;旅游收入將突破300億元,同比增長將達20%;另外,從發展的速度來看,海南旅游業用了12年從建省初期游客年接待量不足100萬人次到2000年突破1000萬人次;用了8年從2000年突破1000萬人次到2008年突破2000萬人次;海南只用了3年則從2008年突破2000萬人次到2011年突破3000萬人次。以博鰲為例,2011年博鰲平均每天接待中外游客約6000人次,年接待中外游客達到200萬人次以上。隨著海南旅游市場的擴大,會使得大量的客人涌入海南。海南風情小鎮的建設將為游客提供了新的吸引點,風情小鎮會使得游客在海南迅速散開,并成為海南旅游業的重要接待力量。

1.4 采用務實的建設模式。海南風情小鎮建設的原則是“規劃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群眾受益”。在風情小鎮建設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模式是“政府+企業”型或“政府+企業+社區”型。這樣的建設模式是符合海南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長期以來,海南小城鎮規模小,基礎設施落后,經濟實力普遍較低,一些小城鎮的建筑形式單調呆板,品位不高,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鎮在經濟發展中遭受開發性破壞,部分小城鎮依然建筑破舊、設施落后、“臟亂差”。海南風情小鎮的建設需要重新規劃、多方籌集資金,才能保證海南風情小鎮建設的成效。

2 海南風情小鎮特性分析

2.1 社區屬性。社區屬性是海南風情小鎮的第一特性。風情小鎮的建設是海南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海南城鎮化發展的需要。首先,從選址來看,風情小鎮的選址就是滿足建設標準的社區,如建制鎮、農場(農墾社區)、集鎮,以及具有一定區域經濟、文化和生活服務中心的人口集聚的島嶼等;其次,從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來看,風情小鎮的需要建設滿足現代城鎮居生活所需的各種設施和良好的居住環境,具有現代城鎮的特征和規模;第三,從居民安置角度來看,風情小鎮的建設要能夠實現當地居民的就地就業。由于風情小鎮的社區屬性,因此在海南風情小鎮標準的編制是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主導的。另外,風情小鎮是能滿足當地居民生產生活需要的,傳統城鎮將通過風情小鎮的建設來改變過去較落后的面貌。

2.2 具有區域特色。區域特色是海南風情小鎮差異化的體現,也是風情小鎮的競爭實力。海南風情小鎮既要體現海南的熱帶海島特色,又要挖掘和塑造小鎮的風情。海南風情小鎮的區域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經濟特色。經濟是當地居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長期以來,當地居民和政府已經或正在根據區域優勢發展當地的經濟,并在建設風情小鎮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產業特色(品牌),如福山咖啡、博鰲的國際化等。②生活方式。人們的生活方式包括當地傳統民俗、飲食、娛樂方式等方面。海南風情小鎮居民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有特色的,其中不乏有被列入國家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如陵水酸粉、黎族的竹竿舞、打柴舞、面具舞、竹木器樂、苗族的盤皇舞、臨高的人偶戲、漁歌、儋州的調聲、海南八音等。③民居特色。民居特色是海南風情小鎮特色最穩定、視覺感最強的表現形式。海南的傳統民居主要有黎族傳統民居船形屋、海南漢族地區民居普遍用的四合院院落住宅和騎樓建筑。隨著社會的發展,海南小鎮的民居越來越趨同,漸漸失去區域特色。海南風情小鎮的建設正是將傳統民居特色繼承和發展。海南三亞海棠灣地區風情小鎮的民居就是在結合了三亞崖城一帶的古建筑,提出延續簡約的風格,又考慮到海南多臺風的因素,依照現代人的居住習慣,在使生活更加便利的方面的基礎上設計的有特色的傳統民居形式,更多凸顯了區域特色。除此之外,海南風情小鎮在生態環境、傳統文化、傳統節慶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

2.3 具有旅游吸引力和游客接待能力。海南建設風情小鎮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將風情小鎮建設成對內外游客都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風情小鎮。風情小鎮在設計和建設時就著重考慮了旅游功能的顯現,在旅游吸引物方面要求風情小鎮的景觀資源豐富、多樣、有特色,景區景點按標準規劃設計和旅游資源要有市場吸引力;在旅游服務方面,要求風情小鎮在食、宿、游、購等方面要有特色且符合旅游業發展的要求。

3 關于建設海南風情小鎮幾點建議

近幾年來,海南風情小鎮的建設是有成效的。為了海南風情小鎮更具魅力,海南風情小鎮建設還應注重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

3.1 加大社區居民的參與度,注重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本土文化是海南風情小鎮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在一定區域的傳統文化是由生活在這區域的居民經過長期累積形成,也只有當地的居民最了解本地區的文化。在海南風情小鎮建設過程要加大社區居民的參與度,深入研究本土文化,優先將本土文化融入風情小鎮的建設全過程,使得本土文化得到繼承和發展。

3.2 企業開發要有前瞻性,避免出現開發過度或簡單模仿。海南風情小鎮建設是由企業參與建設的,這就要求相關企業要權衡經濟利益目標和社會效益。企業要正確理解海南風情小鎮的內涵,避免海南風情小鎮變成房地產小鎮,或國內(國際)其他地方特色的復制。

3.3 探索融入式開發模式。在海南風情小鎮開發過程中要使政府、開發商、居家等利益主體間相互融合發展,做到地域關系上不隔離、資源權益明確、經營項目共參與,使當地居民在海南風情小鎮建設中能就業、能致富、能發展。

4 結語

海南風情小鎮的建設是海南省在社會發展方面的重要發展措施,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風情小鎮的建設能發揮海南農村地區旅游資源優勢,促進農村地區的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它的作用是綜合的,既是海南城鎮化發展的需要,又順應了鄉村旅游潮流。

參考文獻:

[1]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N].海南日報,2010-06-21.

[2]光明.2011年旅游接待突破3000萬人次[N].海南日報,2012-

1-6.

[3]武增田.三亞海棠灣風情小鎮再現明清風格[N].海口晚報, 2010-09-02.

第5篇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旅游小鎮;動力機制;四川

旅游小鎮指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區位交通條件、人文資源或特色優勢產業,以旅游業為主導產業,集觀光、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商務、會議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小城鎮。旅游小鎮是消費者物質文化需求不斷提升的產物,在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趨勢下,旅游小鎮也取得了極大的發展。當前,推動旅游小鎮開發建設,促進旅游業發展與城鎮建設有機結合,對于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

一、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鎮發展現狀

近年來,四川加快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進程,2015年四川城鎮化率達到了47.69%,各地發展如火如荼的旅游小鎮便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生力軍。為了進一步推進四川旅游業發展,四川提出了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發展戰略。在新型城鎮化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戰略指導下,四川進一步從實際情況出發,在旅游資源賦存較好的地區、城市周邊、重要旅游通道節點等有條件的地方,著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鎮。

(一)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鎮發展成效

四川旅游小鎮結合全省新型城鎮化戰略,充分挖掘地方豐富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地方民俗與自然環境等獨特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小鎮,彰顯四川旅游新亮點,發揮小鎮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四川旅游小鎮建設已初見成效:一是旅游小鎮環境得到優化,四川旅游小鎮在進行旅游保護開發時,堅持“先保護,后開發”的原則,加強了旅游小鎮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有效保護;二是旅游小鎮交通條件極大改善,可進入性不斷提高,旅游小鎮游客中心、停車場、標識標牌系統、旅游廁所等旅游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旅游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三是旅游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游客可通過手機APP、微博、微信、旅游官網、電子商務等平臺實現旅游消費;四是旅游管理服務水平大大提升,明確了旅游小鎮管理主體,建立了科學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推進標準化發展,從整體上提高了旅游小鎮的服務管理水平和游客滿意度。

(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鎮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旅游商品同質化嚴重。目前大多數旅游小鎮商業氛圍太濃,旅游商品同質性嚴重,所售旅游商品大多與地方特色文化缺乏關聯,所售商品幾乎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能買到,真正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開發不夠。二是季節性特征明顯。由于旅游資源具有很強的季節性特征,再加上現行的節假日制度,導致旅游小鎮的季節性特別明顯。三是在建筑上缺乏對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復制照搬現象嚴重。一些旅游小鎮在規劃建設中,不惜盲目開發建設,空間布局不合理,建筑風貌與地方文化、周邊環境不協調。四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不夠。隨著旅游小鎮的發展,本土文化受到了外來文化以及商業活動的沖擊,導致部分以傳統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特色聞名的小鎮逐漸失去其傳統生活方式體驗、民族文化體驗的旅游價值和功能,文化的原真性逐漸消失。在旅游小鎮的開發建設過程中,重視歷史建筑、文化古跡的保護而缺乏對城鎮傳統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以及時空格局的保護。這使得小鎮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變遷而失去歷史感,導致其失去本身的魅力。五是旅游小鎮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導致服務水平低下,直接影響游客對出游抉擇和出游質量,進而影響旅游小鎮發展。

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鎮發展的動力機制

(一)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產城互動、宜游、宜業、宜居、宜閑為基本特征,城鎮、當地社區、外來游客協調發展、共享發展、相互促進的城鎮化新路徑,是未來城鎮化最重要的動力機制。但同時新型城鎮化面臨著社會保障、教育平等和農民工市民化等諸多問題。而旅游小鎮具有休閑產業聚集、促就業、生態優化、幸福價值提升的作用,因此,要大力發展多種類型、各具特色的旅游小鎮,完善交通、給排水、電力、通訊、旅游廁所、綠化、亮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同時完善銀行、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配套,結合購物、休閑娛樂、度假、商務、會議、旅游地產等多種業態,增加居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

(二)政策大力支持。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其關聯性強,帶動作用大,對于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脫貧困和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2015〕62號)等一系列文件,確立了旅游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為旅游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四川作為旅游資源大省,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并大力推進旅游業發展,始終不諭地把旅游產業作為四川可持續發展的主導產業、改善民生的富民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先導產業重點培育,努力建設成為旅游經濟強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同時在旅游資源賦存較好的地區、城市周邊、重要旅游通道節點等有條件的地方,著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鎮。

(三)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居民的旅游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正逐步改變,旅游從單一觀光發展到觀光和休閑度假并重,游客更加注重對旅游吸引物的深度體驗。旅游消費的轉型升級,為旅游小鎮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從休閑度假的角度看,旅游小鎮可以通過創意開發、完善旅游產品功能等方式使平凡的旅游資源變得有吸引力。

三、推動四川旅游小鎮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旅游小鎮規劃,以規劃引領帶動旅游小鎮發展。在依托當地旅游資源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地制宜,高標準、高起點編制旅游小鎮建設發展系列規劃,用規劃指導和引領旅游小鎮建設發展。規劃要深入挖掘地脈和文脈,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保護小鎮風貌和整體格局。規劃要與相關規劃充分銜接,在做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的基礎上,要充分對接游客需求,滿足旅游功能。

(二)更新發展理念,以創新的思維方式建設好旅游小鎮。積極探索和創新資金籌措方式和渠道,改變以往由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引入市場機制,放寬市場準入,進一步創新投資體制和機制,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參與,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參與旅游小鎮建設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機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為旅游小鎮的建設提供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

(三)保護優先,合理開發利用。要高度重視保護好旅游小鎮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資源,在保護基礎上實現合理開發利用。要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理念,堅持嚴格保護與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則,避免過度開發所造成的破壞,杜絕以破壞性開發謀求短期經濟利益的做法。要積極保護和傳承旅游小鎮傳統文化,要大力開發傳統習俗,最大程度地體現旅游小鎮發展歷史、小鎮生活方式和傳統文化。旅游小鎮可通過還原歷史生活場景,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通過傳統節日、習俗重現地方特色。

(四)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提升旅游小鎮發展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要重點抓好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環保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抓好小鎮廣場、公園綠地、博物館、影劇院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綜合服務功能。加強特色餐飲、住宿、停車場、旅游廁所、游客服務中心等旅游服務設施規劃建設,做到高、中、低檔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協調,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旅游小鎮服務質量和水平。

(五)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加快地方特色旅游商品開發。要挖掘和開發既有觀賞性、美觀性,有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內涵,既有紀念性、實用性,又便于攜帶的特色旅游商品,以豐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滿足游客的需求。要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特別是當地居民,參與特色旅游商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比如,鼓勵當地居民從事傳統娛樂和民間工藝表演,如舞龍、舞獅、劃龍舟、年畫、糖畫、剪紙、木偶戲、曲藝等表演;或引導其從事特色旅游商品生產加工和旅游服務,如制作特色小吃、手工編織、導游解說、餐飲、住宿等。要重點扶持有一定經營規模和市場開拓能力的旅游商品生產或銷售企業。認真落實扶持旅游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如簡化辦事程序、減輕企業負擔等措施,切實加大支持力度,將其培育成旅游小鎮建設的生力軍。

(六)大力加強旅游小鎮宣傳營銷,構建區域旅游品牌。要加大宣傳營銷投入,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建立包括政府財政專項經費、旅游企業宣傳費用等多元經費體系。創新宣傳營銷體系,加強與有關旅游組織、旅游客源地的管理部門、開發商、文化、傳媒等的合作,建立旅游小鎮營銷聯盟;發揮旅游行業協會及相關行業協會的作用,積極推進旅游管理部門、旅游企業共同開拓市場。調動媒體營銷的積極性,促進旅游宣傳品創新,發揮電視、廣播、報紙、雜志、APP、微博、微信、客戶端等立體宣傳效應,引導和鼓勵聚集一批創意人才和創意企業,根據客源地的不同需求,創新開發多語種、多載體、多形式和各具特色的系列化旅游宣傳品。加強旅游營銷信息化建設,借助當前我省建設“智慧旅游”的契機,加強四川旅游信息資源網的建設,同時充分利用公眾信息服務網、旅游電子商務網等平臺和旅游信息服務中心等開展網絡營銷,使四川旅游小鎮形成四川走出去的一張亮麗名片,從而促進四川旅游小鎮旅游產品的特色化和精品化、實現區域內旅游資源的優勢互補,發揮區域的整體優勢,從而提高區域競爭力。(作者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參考文獻:

[1] 四川省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R].四川省人民政府,2011

[2]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旅游小鎮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J].云南政報,2005

[3] 黃前東.云南旅游小鎮農業產業化研究[D].云南大學,2010

[4] 林峰.休閑旅游小鎮――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創新模式[EB/OL].http://,2015

[5] 云南省建設事業規劃[R].云南省人民政府,2009

[6] 旅游運營與地產開發[J/OL]. http://,2016

[7] 方增福,羅輝,馬誼妮,姜芹春,卞云龍.玉溪市鄉村旅游發展調研報告[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7

[8] 高偉.建水旅游形象研究[D].西南大學,2011

[9] 嚴音莉.旅游小鎮:國際旅游島建設重要突破口[J].今日海南,2011

[10] 張仁開.旅游小鎮:小城鎮建設的創新模式―兼論上海郊區旅游小鎮的發展策略[J].小城鎮建設,2007(7)

[11] 李曉陽.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開發現狀對策研究[J].商業研究,2008 (8)

[12] 李向明.發展旅游小鎮的意義[N].中國旅游報,2010-05-I2

[13] 劉德云.參型旅游小鎮規劃模式研究―以金門金湖鎮為例[J].旅游學刊,2008 (9)

[14] 肖練練.城郊旅游小鎮發展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3

[15] 和麗娟.服務型政府視角下的云南旅游小鎮建設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3

[16] 徐冬東.古鎮旅游公共服務建設研究―以江蘇震澤古鎮為例[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第6篇

創新探索,擘畫特色小鎮新布局

特色小鎮的概念,最早興起于浙江。隨著2016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10月底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打造特色小鎮正成為各地城鎮建設的首選項。

在江蘇大地,特色小鎮建設也悄然拉開序幕。我省計劃通過“十三五”的努力,加大重點鎮和特色鎮的培育力度,到2020年形成100個富有活力的重點中心鎮和100個地域特色鮮明的特色鎮。南京市更是率先行動,提出到2020年力爭建成30個產業富有特色、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的市級特色小鎮,并鼓勵建設一批區級特色小鎮。

始終在“特色”上求索的江寧人,對建設特色小鎮這一重要戰略決策反應敏銳,率先提出打造特色小鎮的新目標、新追求。當地的產業優勢、資源優勢、環境優勢和文化優勢,無疑是江寧創建特色小鎮的有利法寶。從江寧目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來看,推動特色小鎮建設正是江寧實現經濟增長、美麗鄉村升級、產業轉型以及新型城鎮化的必由之路。

在江寧的規劃中,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也不同于產業園區、風景區的“區”,而是打造“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臺。翻開江寧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名單,13個特色小鎮各具風采:未來網絡小鎮、吉山軟件小鎮等6個為產業提升類小鎮;湯山溫泉養生小鎮、牛首山文化小鎮等3個為文化創意類小鎮;大塘金香草小鎮、石塘互聯網小鎮等4個為生態休旅類小鎮。錯位發展的定位,讓每個小鎮都特色鮮明,即便主攻同一產業,也遵循差異定位、細分領域,避免喪失獨特性。“這批特色小鎮大都已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我們要做的就是放大特色,求精不貪大、求美不追高、求好不圖快?!苯瓕巺^發改局鄭光科長介紹說。

聚焦特色,引領特色小鎮新發展

特色是小鎮的核心元素,好的創意、資金、人才在這里充分碰撞,傳統特色在這里積淀、上色、放大,新的元素在這里孕育、孵化、生長,如此才能實現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找準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正是江寧打造特色小鎮的關鍵點。

按照江寧區的統一規劃,每個特色小鎮區域面積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區域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因此,如何在有限空間凸顯特色成為江寧特色小鎮建設的重中之重。江寧在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時把產業發展放在了第一位,13個特色小鎮都不是新開辟的地方,而是圍繞原有產業進行提檔升級或者轉型調整,深度挖掘原有的旅游功能、環境優勢、資源優勢,并將其轉化為產業優勢。南京未來網絡小鎮依托紫金(江寧)產業基礎優勢,主攻未來網絡、智能制造等產業;東山汽車文化小鎮圍繞汽車4S園主攻汽車文化、駕車體驗、重大賽事等產業;祿口皮草小鎮依托皮草歷史經典文化主攻皮草研發生產銷售及重大活動承辦;湯山溫泉養生小鎮圍繞“溫泉+”主題,突出“旅游度假”和“健康養生”核心產業;吉山軟件小鎮結合紫金(吉山)軟件產業基礎重點發展移動互聯和信息安全等。找準特色為江寧打造特色小鎮提供了堅實的產業支撐。

找準特色、凸顯特色之后,便是放大特色、融合發展。曾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大放異彩的石塘村,如今正在新一輪特色小鎮建設中潛心疾行――瞄準互聯網小鎮目標,建設“南京版烏鎮”。2015年11月,首屆“i創杯”江蘇省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在石塘村舉行,吸引了全省近千名互聯網創客來參會。目前,石塘村已成為江蘇省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的永久賽址,兩屆大賽后一批獲獎項目也落戶石塘。江寧區橫溪街道辦事處旅游辦公室主任李飛告訴記者:“借助‘i創杯’大賽,讓石塘的生態特色融入了互聯網的基因?!泵利愢l村搭上互聯網“快車”,既是石塘美麗鄉村轉型升級的內生需求,也是“美麗鄉村+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創新探索。

聚焦特色無疑是各個特色小鎮建設的主攻方向,而體制機制的改革也是小城鎮特色發展的應有之義。江寧在用地、財政、金融等多方面給予支持:一方面鼓勵特色小鎮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實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促進土地集約高效利用,對轉型升級項目優先安排土地指標;另一方面設專項資金,各類資金向特色小鎮建設傾斜。在政策紅利驅動下,特色小鎮建設被看作投資領域的一片藍海,社會資本紛紛加入。石塘人家與聯想集團的牽手、湯山溫泉與蘇豪集團的聯姻、祿口皮草與中鐵集團的合作,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企業家創造力,逐步形成多方參與、良性互動的現代城鎮治理模式。

放大效應,開啟特色小鎮新境界

江寧特色小鎮建設的號角已經吹響,未來網絡小鎮、祿口皮草小鎮、方山夢想小鎮、大塘金香草小鎮、黃龍峴茶文化小鎮5家已完成核心區域概念性規劃編制,吉山軟件小鎮、空港樞紐小鎮等8家已實現了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這些創建中的特色小鎮,既集聚了人才、資本、技術等高端要素,又能讓這些要素充分融合,在宜居宜業的小空間里產生化學反應,釋放創新動能。特色小鎮的“溢出效應”正在江寧大地逐步顯現。

新型城鎮化的破題良策。江寧特色小鎮選址于城鄉結合之處,在規劃建設過程中,以專業化、特色化、集約化、國際化、社區化、生態化“七個化”為特征,貫徹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要求,既云集市場主體,又強化生活功能配套與自然環境美化,是人性化、小尺度的新型城市空間,符合創新創業人才和現代都市人的生產生活追求。江寧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也有效吸引南京主城區企業、人才、居民向小鎮集聚,緩解主城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和矛盾。

發展旅游經濟的新引擎。傳統旅游景點只滿足了消費者單方面的需求,比如美景、美食,而江寧特色小鎮將文化、休閑、旅游、產業緊密結合,對當地的旅游是一種全新的催化。湯山溫泉養生小鎮正是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規劃打造,以“溫泉”為特質,以“養生”為內涵,采用“溫泉+”的創新發展模式,推動溫泉與健康養生、旅游度假、文化創意、運動游樂等功能嫁接互融,形成多鏈條、高融合的新型溫泉產業圈。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平臺支撐。江寧區統計顯示,僅2015年就有300多名大學生回到鄉村創業?!半p創”風起,小鎮里形成了富有吸引力的創業創新生態,越來越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在谷里大塘金香草谷,“幸福眾創驛站”創業項目就吸引了不少年輕情侶的目光。這個項目產品名為“親愛的”APP,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為年輕客戶群提供特色手工定制產品、特色求婚服務、以婚戀為主題的短途游等服務,策劃運營該項目正是4名90后年輕人。

第7篇

近日,《支點》記者從湖北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以下簡稱“湖北省住建廳”)獲悉,湖北省第一批省級特色?。ǔ牵╂偵陥蠊ぷ饕呀泦樱媱澖衲暝谌》秶鷥纫巹澖ㄔO20個特色小鎮。

這標志著,湖北省的特色小鎮建設又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去年10月14日,在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名單中,湖北省有5個小鎮入圍,分別是宜昌市夷陵區龍泉鎮、襄陽市棗陽市吳店鎮、荊門市東寶區漳河鎮、黃岡市紅安縣七里坪鎮和隨州市隨縣長崗鎮。

同年年底,湖北省出臺了《關于加快特色?。ǔ牵╂傄巹澖ㄔO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在3-5年時間內,規劃建設50個國家及省級特色小鎮。

什么樣的特色小鎮更易申報成功?湖北省的特色小鎮發展情況如何?呈現出了哪些特色?

入圍者的啟示:擦亮“千古帝鄉”名片

從棗陽火車站向南出發,一路上景觀帶綠意盎然,寬闊的雙向六車道暢通無阻。駕車不過十多分鐘,便進入了入圍首批中國特色小鎮的吳店鎮。鎮區入口處,“千古帝鄉”四個大字赫然懸掛在列。

吳店鎮黨委書記張少卿告訴《支點》記者,吳店鎮之所以能入圍首批國家級特色小鎮,正是因為擦亮了“千古帝鄉”這張名片。

去年8月,在接到住建部啟動申報第一批國家級特色小鎮的通知后,張少卿等人便著手梳理吳店鎮的特色。

思來想去,張少卿認為,“千古帝鄉”或許是個突破口。

這是因為,塹暾蚴侵泄歷史上“十大明君”之一――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光武帝)故里、“光武中興”的發祥地,同時也是九連墩戰國古墓群、郭家廟曾國楚墓群所在地,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建制史的歷史文化古鎮,素有“古帝鄉”之稱。

不僅如此,在申報特色小鎮之前,吳店鎮就有以劉秀為元素建立的白水寺和無量臺2個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

鎮區往南行駛約五分鐘,便是白水寺風景區。白水寺原名白水禪林,劉秀初期起兵時曾避難于此。從入口處的365個石階沿路而上,依次有光武帝祠、光武大殿、大雄寶殿、娘娘殿、白水井等多處古建筑物,記載了劉秀在舂陵(吳店鎮)起兵以及稱帝后治世的故事。

從鎮區往北行駛十多分鐘,便是無量臺風景區。無量臺始建于東漢,是后人為紀念劉秀功德而建,這里也是劉秀當年起兵時的點將臺和祭天臺。2010年,吳店鎮投資開發重建無量臺風景區,恢復建設了無量臺、關公殿、光武殿、祖師殿、觀音殿、財神殿等18處建筑景點,記載了以劉秀為代表的東漢儒家文化。

“劉秀是吳店鎮獨一無二的優勢,而且以劉秀品牌為舵手,以帝鄉文化為抓手,以名勝古跡建設為推手,我們在文化旅游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何不試試呢?”張少卿說,“決定申報后,我們就繼續走擦亮 ‘千古帝鄉’名片這條路?!?/p>

讓張少卿沒有想到的是,當年10月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名單中,吳店鎮竟入圍了。

“我們能入圍,一方面是找到了吳店鎮的特色,也就是以‘千古帝鄉’的名義來打造文化旅游。”張少卿重申道,“另一方面是我們已經有了基礎,不是為了申報而申報,不是憑空去做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p>

數據體現了成效。2016年,吳店鎮以白水寺風景區、無量臺風景區為旅游核心載體,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益3億多元。

不過,張少卿坦言,“千古帝鄉”這張名片還有待進一步擦亮。比如,以劉秀為元素的文化創意產業還要推進;九連墩戰國古墓群和郭家廟曾國楚墓群景點建設還在開發中……

“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張少卿說,“絕不是僅僅入圍國家級特色小鎮就夠了。”

申報者的應對:玩轉“桃花古驛”經濟

陽春三月,有片地方一眼望去,連綿數十里桃花盛開,宛若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場景。

這片桃林位于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它是楊店鎮與武漢卓爾文旅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爾文旅”)聯合打造的特色小鎮――卓爾小鎮?桃花驛的組成部分之一。

卓爾文旅旗下卓爾發展(孝感)有限公司策劃總監任啟方告訴《支點》記者,卓爾小鎮?桃花驛已積極開展湖北省第一批省級特色?。ǔ牵╂偵陥蠊ぷ?。

“早在2013年,我們就啟動了這個項目,占地面積3萬多畝。特色小鎮正式提出以后,我們的思路更清晰了?!比螁⒎秸f,“主要以桃花古驛文化、孝文化為載體,將卓爾小鎮?桃花驛打造成以休閑度假為主的國際親養農旅小鎮?!?/p>

之所以選擇這個定位,與楊店鎮以萬畝桃花古驛聞名不無關系。楊店鎮古名斗山鋪,建于唐代。桃樹栽培也于此開始,形成十里桃林盛景,并以驛站蜚聲荊楚?!缎⒏锌h志?斗山驛館》記載:“通往南北之咽喉,軍隊換防、外交使節往來,以及糧草運輸飛馬舟車皆無寧日。”因此,斗山鋪得名桃花驛。

如今的楊店鎮,是中國四大早蜜桃基地之一,整個鎮內綿延著約2萬畝桃林,而且品種繁多,有天仙紅、滿天紅、南國紅、七仙紅等20余種桃樹。

此外,楊店鎮隸屬的孝感市――是我國唯一一個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有“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枕溫衾”、“孟宗哭竹生筍”等孝文化故事,孝文化歷史深厚。

“驛站留下來的就是住宿文化,孝文化傳承下來則講究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親子教育和健康養老是具體表現?!比螁⒎浇忉屨f,“我們將把卓爾小鎮?桃花驛做成人們休閑度假的一個好去處?!?/p>

卓爾小鎮?桃花驛確實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就在剛剛過去不久的“桃花節”上,有近十萬人來這里游玩。

《支點》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里有一望無際的桃林可供觀賞,附近的親養農樂園正在施工建設,今年6月游客便可體驗植樹、種菜、摘果、野炊,玩沙灘車和卡丁車等親養項目。圍繞卓爾小鎮?桃花驛、長9.7公里的循環道路兩旁,還有品茶、書法、釣魚等不同主題的各類莊園。

“未來,卓爾小鎮?桃花驛將是一個集賞花旅游、親子教育、休閑度假等于一體的特色小鎮?!比螁⒎秸f,“爭取3-5年內,成為國家級特色小鎮。”

兩百相爭“特色”:因地制宜就好

無論是已經入圍國家級特色小鎮的吳店鎮,還是正在積極申報湖北省級特色小鎮的卓爾小鎮?桃花驛,均是湖北省建設特色小鎮的一個縮影。

湖北省住建廳村鎮處副處長劉鐵軍告訴《支點》記者,湖北省各個縣市建設特色小鎮的熱情極高,目前已有近200個項目申報省級特色小鎮。

“目前已初步選定60多個項目作為特色小鎮的創建單位,準備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和考核后,從里面最終選定20個項目作為第一批湖北省級特色小鎮?!眲㈣F軍說,“如果一些項目達不到考核標準,還有可能從考慮名單中剔除?!?/p>

毫無疑問,湖北省的特色小鎮建設將迎來一場嚴格的“淘汰賽”。

特色小鎮究竟有無特色,則成了這一大賽能否取勝的一個重要標準。

反觀已經入圍國家級特色小鎮的吳店鎮,是以“千古帝鄉”為名片,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鎮;正在積極申報省級特色小鎮的卓爾小鎮?桃花驛,是以“桃花古驛”玩轉休閑度假特色小鎮。

盡管他們都有著一定的特色,卻不難發現從本質上來說,他們都在打“文旅牌”。

劉鐵軍向《支點》記者透露,近200個申報名單中,有100多個項目以旅游建設為主。

何以出現這樣的情況?

張少卿表示,不光是湖北省,中西部很多地區,乃至江浙一帶不發達的地方,都存在這樣的情況。

“這些地方缺乏產業支撐,只有旅游資源,且能做出差異化?!彼f,“就算想做別的也做不了?!?/p>

在任啟方看來,選擇以旅游為切入口,還在于旅游能帶動人氣。當將旅游做出一定成效后,可以順勢而為帶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他舉例說,農業觀光采摘能帶動當地以桃為代表的農業發展。工業方面,還能延伸桃產品產業鏈,開發出桃酒、桃花餅、桃膠等產品,從而帶動其他產業做出特色。

這樣的想法也體現在吳店鎮打造特色小鎮的思路上:以蔬菜、茶葉、花卉為代表的農業觀光游已經啟動;以葡萄、草莓等為代表的休閑食品也在加速開發中……

盡管如此,這并非意味著湖北省的特色小鎮建設,就沒有以其他產業為招牌的特色小鎮。

同樣是入圍第一批國家級特色小鎮,被稱為“飛行小鎮”的荊門市東寶區漳河鎮,從上世紀60年代起,逐步建成了中國最大的特種飛行器設計、生產和試飛基地,并擁有能夠滿足波音737以下通用機型起降需求的漳河通用機場。

近年來,荊門更是加大力度建設飛行器和通用航空器研發制造基地,吸引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等11家航空企業落戶。目前已形成航空研發制造、航空運營和服務,以及通航培訓和航空旅游四大板塊,通用航空全產業鏈初具雛形。

還有更多正在積極建設的――以茶產業為主體的卓爾小鎮?羊樓洞,以汽車工業為主體的十堰市丹江口市六里坪鎮,以知識產權創業孵化鏈為主體的武漢岱家山知識產權特色小鎮……

“以旅游為主體的特色小鎮也好,以工業為主體的特色小鎮也好,能與當地資源相匹配就是最好的建設路徑?!敝袊刭|大學經濟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教授鄧宏兵對《支點》記者說,“特色小的類型原本就應該多種多樣,建設也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p>

建設仍在路上:政企合作共贏

眼下,對特色小鎮的建設者來說,資金是需要攻克的一個難題。

以吳店鎮為例,不論是繼續深度開發劉秀品牌,還是開發其他名勝古跡旅游景點,需要的資金都不是小數目。

更何況,特色小鎮的建設還涉及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建設,投資大且周期長。

“政府財力有限,建設特色小鎮需要社會資本參與進來?!睆埳偾湔f,“大家達成的共識是政府起搭平臺和引導作用,為企業做好建設中的各項服務。投資主體則以企業為主,發揮市場作用?!?/p>

在這樣的思路下,吳店鎮已與武漢旅游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就深挖劉秀品牌等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與國家開發銀行湖北省分行就基礎設施建設達成20億元的初步融資協議。

卓爾小鎮?桃花驛也采取了類似做法,楊店鎮采取和卓爾文旅合作共贏的方式,吸引后者計劃投資50億元。

不過,劉鐵軍也向《支點》記者坦言,并非所有的特色小鎮建設者都找到了投資。因此,他目前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架起特色小鎮與社會資本的溝通橋梁。

在這樣的背景下,5月19日,湖北省住建廳邀請國家開發銀行湖北省分行、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等十幾家金融機構,以及聯投集團、鄂旅投等幾十家大型企業,做了一場政銀企對接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人妻不卡久久| 亚洲国产大片免费网站| 人人爽人人澡人人妻免费毛片|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关注| 亚洲AV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一区在线播放miruav| 精品国产性色无码av网站|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中文精品久久99久久久| 欧美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 一二三区无码在线视频|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精品|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AV日韩AV无码AV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天爽播放|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免费| 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精品字幕| 激情五月开心综合亚洲| 91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 | 国产一区二区资源在线观看| 色欲天天久久综合影院| 中文字幕āv无码不卡免费| 米奇777超碰欧美日韩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欧美日韩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97国产成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在线| 国语高潮女上位在线播放|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欧美色视频日本免费一区|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免费9| 久久丝袜脚交足免费播放导航| 女同性另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白浆| 天堂在线观看视频无码| 亚洲成色精品二区一区无码| AAA毛片久久本道无码| 中国熟妇牲交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