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7 17:29:45
序論:在您撰寫民族器樂的藝術特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民族器樂;傳統;文化;藝術指導
一、民族樂器藝術指導的重要性
我國的民族器樂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是世界上較早的發展音樂的國家。我們的民族音樂代表著民族的文化與傳統,這些音樂大多來自于人民的生活以及勞動,每樣民族器樂都具有自己典型的曲目,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征,也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熱情以及生活特點。因此,學習民族器樂可以在掌握基本音樂知識的同時,了解當時民族文化的特點,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1]。在進行民族樂器教學指導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能夠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巧的同時,培養學生精神和內涵,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民族樂器的藝術指導,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來培養自身的音樂內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不斷地拓寬學生的事業,讓學生了解我國多種民族樂器以及悠久的歷史文化。與此同時,在學習民族樂器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通過民族樂器的曲目來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了解音樂魅力。
二、當前我國民族器樂藝術指導中出現的問題
(一)學習的功利性太強
學習民族器樂的主要目的是陶冶情操,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趣味。但是,當前民族器樂的學習都是在應試教育的情況下開展的,多數家長強制學生學習器樂,從而能夠為自己加大競爭的砝碼。但是,學生都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功利的目的,對民族器樂缺乏興趣,缺乏學習的動力,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民族器樂的過程中被生活所束縛,無法真正地融入到民族器樂的學習當中。在學習民族器樂的過程中,人們應該對民族器樂感興趣,深入到民族器樂的學習當中,感受名族器樂的魅力,從而能夠在民族器樂領域中學習知識,并且不斷地陶冶自身的情操。
(二)教學者不負責
正是由于學生功利性學習的目的,教學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處于功利的目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對民族樂器進行專業的指導[2],其教學課程主要集中在考試技巧方面,忽視了學生的藝術修養教學。有些指導教師的指導方法過于簡單,缺乏專業的教師精神,其指導的范圍集中在考試方面,忽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這種教學方法,使得教師的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并且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存在一定的阻礙作用。
三、優化民族樂器藝術指導的方法
(一)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教師是影響教學水平的直接人員,其自身的專業素質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從事民族樂器指導時,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對民族器樂進行熟練的掌握,并且不斷的優化自身的民族器樂水平。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民族樂器在不斷地發展,并與現代化科技進行融合,從而產生了更加先進的理論知識以及音樂技巧。因此,教師需要了解這些先進的音樂知識以及創新的方式,從而能夠將自身的專業素質傳遞給學生,讓其掌握民族樂器的最基本的內涵。為了提高學生整體的素質,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并且領悟到民族樂器的內涵以及精神,從而能夠做一個合格的培養藝術家。
(二)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
不同的民族器樂有著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不同的學員音樂能力不同,對音樂的感知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教導。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要了解教學生的基本能力,從而能夠對其基礎知識進行教育,并且培養學生的興趣,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技巧和專業能力。
(三)借助現代化技術進行教學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幫助教師能夠更加靈活地展現藝術教學的方式。科學技術與民族器樂之間的結合,可以體現現代的特點,也可以將民族器樂的傳統特征全面展現出來。教師在進行器樂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音頻、視頻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并且通過最新的3D立體音效,將傳統的民族期曲目轉換成現代化的音樂。因此,為了展現民族器樂的藝術特征,教師需要通過現代化的科技將民族器樂的特征更加立體地展現,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提供幫助,同時學生在欣賞民族器樂的同時可以感受民族器樂與現代化結合的特征,對民族傳統的樂器進行傳承和創新。
四、結語
傳統民族器樂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學生在學習民族器樂的過程當中可以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需要不斷地對文化進行傳承發揚,從而能夠使得民族器樂與時代進行相結合,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因此,教師作為民族器樂的教學者,應該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專業技巧,提升學生的音樂內涵和精神。
[參考文獻]
[1]李直.民族器樂演奏專業的就業形勢[J].樂器,2012,12:29-33.
關鍵詞:民族器樂;傳統;文化;藝術指導
一、民族樂器藝術指導的重要性
我國的民族器樂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是世界上較早的發展音樂的國家。我們的民族音樂代表著民族的文化與傳統,這些音樂大多來自于人民的生活以及勞動,每樣民族器樂都具有自己典型的曲目,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征,也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熱情以及生活特點。因此,學習民族器樂可以在掌握基本音樂知識的同時,了解當時民族文化的特點,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1]。在進行民族樂器教學指導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能夠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巧的同時,培養學生精神和內涵,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民族樂器的藝術指導,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來培養自身的音樂內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不斷地拓寬學生的事業,讓學生了解我國多種民族樂器以及悠久的歷史文化。與此同時,在學習民族樂器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通過民族樂器的曲目來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了解音樂魅力。
二、當前我國民族器樂藝術指導中出現的問題
(一)學習的功利性太強
學習民族器樂的主要目的是陶冶情操,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趣味。但是,當前民族器樂的學習都是在應試教育的情況下開展的,多數家長強制學生學習器樂,從而能夠為自己加大競爭的砝碼。但是,學生都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功利的目的,對民族器樂缺乏興趣,缺乏學習的動力,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民族器樂的過程中被生活所束縛,無法真正地融入到民族器樂的學習當中。在學習民族器樂的過程中,人們應該對民族器樂感興趣,深入到民族器樂的學習當中,感受名族器樂的魅力,從而能夠在民族器樂領域中學習知識,并且不斷地陶冶自身的情操。
(二)教學者不負責
正是由于學生功利性學習的目的,教學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處于功利的目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對民族樂器進行專業的指導[2],其教學課程主要集中在考試技巧方面,忽視了學生的藝術修養教學。有些指導教師的指導方法過于簡單,缺乏專業的教師精神,其指導的范圍集中在考試方面,忽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這種教學方法,使得教師的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并且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存在一定的阻礙作用。
三、優化民族樂器藝術指導的方法
(一)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教師是影響教學水平的直接人員,其自身的專業素質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從事民族樂器指導時,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對民族器樂進行熟練的掌握,并且不斷的優化自身的民族器樂水平。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民族樂器在不斷地發展,并與現代化科技進行融合,從而產生了更加先進的理論知識以及音樂技巧。因此,教師需要了解這些先進的音樂知識以及創新的方式,從而能夠將自身的專業素質傳遞給學生,讓其掌握民族樂器的最基本的內涵。為了提高學生整體的素質,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并且領悟到民族樂器的內涵以及精神,從而能夠做一個合格的培養藝術家。
(二)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
不同的民族器樂有著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不同的學員音樂能力不同,對音樂的感知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教導。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要了解教學生的基本能力,從而能夠對其基礎知識進行教育,并且培養學生的興趣,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技巧和專業能力。
(三)借助現代化技術進行教學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幫助教師能夠更加靈活地展現藝術教學的方式??茖W技術與民族器樂之間的結合,可以體現現代的特點,也可以將民族器樂的傳統特征全面展現出來。教師在進行器樂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音頻、視頻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并且通過最新的3D立體音效,將傳統的民族期曲目轉換成現代化的音樂。因此,為了展現民族器樂的藝術特征,教師需要通過現代化的科技將民族器樂的特征更加立體地展現,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提供幫助,同時學生在欣賞民族器樂的同時可以感受民族器樂與現代化結合的特征,對民族傳統的樂器進行傳承和創新。
四、結語
傳統民族器樂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學生在學習民族器樂的過程當中可以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需要不斷地對文化進行傳承發揚,從而能夠使得民族器樂與時代進行相結合,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因此,教師作為民族器樂的教學者,應該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專業技巧,提升學生的音樂內涵和精神。
[參考文獻]
[1]李直.民族器樂演奏專業的就業形勢[J].樂器,2012,12:29-33.
一、我國民族器樂發展的現狀
(一)民間音樂家的創作及發展現狀
民間音樂的特點就是以民間為素材來源、在民間創作、服務于民間。如今,社會上已經很少存在類似于阿炳的藝人了,大多數新作品都展現了歡快和幸福的生活,然而能更讓人深刻記憶和為之動容的卻是悲劇藝術,增加了民間器樂的創作難度,同時也導致了新的民族器樂作品難以成為大家都記住的經典之作。其實民間演奏者始終未放棄自己的愛好和事業,不斷努力發揚民族音樂,人生各階段的禮儀幾乎都要使用民族器樂演奏,這是民族器樂活躍在民間的證據,同時也是不會改變的事實。
(二)音樂學院與專業團體的發展現狀
國民經濟的發展使人們愈發重視精神生活,為藝術教育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目前我國有許多藝術院校,而且許多綜合類大學與師范院校都開設了和民族音樂有關的課程,得到了高度重視。中國音樂學院在民族音樂的傳承和弘揚方面無疑處于領頭位置,不僅致力于研究民族音樂理論,還指導學生演奏民族器樂、傳播民族音樂,大大推動了民族器樂的傳播與發展。許多教師和學生自愿走入民間采風,通過整理獲得的音樂素材創作出了新的作品。一些著名樂團,如華夏民族樂團致力于推廣和宣傳我國分民族音樂與民族器樂,將優美的民族音樂留在了國內外的許多地方,為民族器樂營造了良好的傳承氛圍。
(三)中國民族器樂在國際環境中的發展現狀
目前,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民族器樂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國的民族器樂演奏家和演奏團體應邀到各個國家進行演出,充分展現了我國的民族特色,將民族器樂傳播到了世界各地。最近幾年,中國廣播民樂團、中央民族樂團等樂團紛紛在歐洲各國舉辦巡回演出,甚至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民族音樂作品,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使世界為之驚嘆。我國的傳統文化被更多人所認識和了解,并得到了肯定和稱贊,肯定了中國民族器樂在國際上的地位。
二、促進我國民族器樂發展的策略
(一)革新樂器制作與演奏技法
民族器樂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具有民族特色,所以所有的改革創新都要以繼承為基礎。然而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樂器與發明時相比已經鮮有共同之處,甚至難以辨認,這樣的改革合理嗎?改革對于民族樂器而言到底是一種優勢還是弊端,我們應如何衡量改革的優劣等都需要進一步探討。比如,蔡敬民老師(南京藝術學院)改革了傳統的竹笛,作了加鍵處理,和改革前的竹笛相比,帶鍵子的竹笛音色更加柔__美、好聽。然而現階段不僅存在缺乏改造資金的問題,同時還缺少可從事制造改造樂器的專業人才,一些生產商為了追求效益對于改造樂器的生產并無興趣。長期如此,我國的民族器樂必然會瀕臨淘汰,甚至會逐漸消亡。民族器樂的精華存在于最古老、最傳統的樂聲之中,在革新樂器制作與演奏技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留民族特點。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如果民族器樂可以獲得更多資金投入,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支持,將會發展的更好、更快。
(二)致力于傳承我國的民族器樂
如今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提升,家長愈發重視孩子的教育,所以許多學生從小就學習一門樂器,但大多是西方樂器,代表我國民族特點的民族器樂卻并未受到重視,部分家長認識覺得西方樂器是高雅的代表,是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門技能,而民族樂器比較簡單,沒有什么用處,這種思想自然是錯誤且需要更正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而民族音樂與器樂也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音樂水平較高,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和民族器樂、民歌的接觸較多,基本上很少有人會接觸西方的交響樂,所以我們要鼓勵和倡導孩子們學習民樂,實現傳承與弘揚民族樂器的目的。在演奏民族器樂時,應融入社會之中,特別是基層社會,通過多種渠道展示與宣傳民族器樂。與此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各高等院??砷_設民族器樂的選修課,若生源較多則可以將其作為一門必修課,使即將或已經進入音樂領域的人可以對我國的民族器樂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理解,為民族器樂今后的革新與傳承奠定基礎。
關鍵詞:民族器樂;傳統;文化;藝術指導
一、民族樂器藝術指導的重要性
我國的民族器樂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是世界上較早的發展音樂的國家。我們的民族音樂代表著民族的文化與傳統,這些音樂大多來自于人民的生活以及勞動,每樣民族器樂都具有自己典型的曲目,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征,也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熱情以及生活特點。因此,學習民族器樂可以在掌握基本音樂知識的同時,了解當時民族文化的特點,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1]。在進行民族樂器教學指導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能夠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巧的同時,培養學生精神和內涵,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民族樂器的藝術指導,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來培養自身的音樂內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不斷地拓寬學生的事業,讓學生了解我國多種民族樂器以及悠久的歷史文化。與此同時,在學習民族樂器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通過民族樂器的曲目來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了解音樂魅力。
二、當前我國民族器樂藝術指導中出現的問題
(一)學習的功利性太強。學習民族器樂的主要目的是陶冶情操,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趣味。但是,當前民族器樂的學習都是在應試教育的情況下開展的,多數家長強制學生學習器樂,從而能夠為自己加大競爭的砝碼。但是,學生都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功利的目的,對民族器樂缺乏興趣,缺乏學習的動力,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民族器樂的過程中被生活所束縛,無法真正地融入到民族器樂的學習當中。在學習民族器樂的過程中,人們應該對民族器樂感興趣,深入到民族器樂的學習當中,感受名族器樂的魅力,從而能夠在民族器樂領域中學習知識,并且不斷地陶冶自身的情操。(二)教學者不負責。正是由于學生功利性學習的目的,教學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處于功利的目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對民族樂器進行專業的指導[2],其教學課程主要集中在考試技巧方面,忽視了學生的藝術修養教學。有些指導教師的指導方法過于簡單,缺乏專業的教師精神,其指導的范圍集中在考試方面,忽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這種教學方法,使得教師的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并且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存在一定的阻礙作用。
三、優化民族樂器藝術指導的方法
(一)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教師是影響教學水平的直接人員,其自身的專業素質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從事民族樂器指導時,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對民族器樂進行熟練的掌握,并且不斷的優化自身的民族器樂水平。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民族樂器在不斷地發展,并與現代化科技進行融合,從而產生了更加先進的理論知識以及音樂技巧。因此,教師需要了解這些先進的音樂知識以及創新的方式,從而能夠將自身的專業素質傳遞給學生,讓其掌握民族樂器的最基本的內涵。為了提高學生整體的素質,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并且領悟到民族樂器的內涵以及精神,從而能夠做一個合格的培養藝術家。(二)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不同的民族器樂有著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不同的學員音樂能力不同,對音樂的感知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教導。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要了解教學生的基本能力,從而能夠對其基礎知識進行教育,并且培養學生的興趣,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技巧和專業能力。(三)借助現代化技術進行教學?,F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幫助教師能夠更加靈活地展現藝術教學的方式??茖W技術與民族器樂之間的結合,可以體現現代的特點,也可以將民族器樂的傳統特征全面展現出來。教師在進行器樂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音頻、視頻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并且通過最新的3D立體音效,將傳統的民族期曲目轉換成現代化的音樂。因此,為了展現民族器樂的藝術特征,教師需要通過現代化的科技將民族器樂的特征更加立體地展現,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提供幫助,同時學生在欣賞民族器樂的同時可以感受民族器樂與現代化結合的特征,對民族傳統的樂器進行傳承和創新。
四、結語
傳統民族器樂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學生在學習民族器樂的過程當中可以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需要不斷地對文化進行傳承發揚,從而能夠使得民族器樂與時代進行相結合,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因此,教師作為民族器樂的教學者,應該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專業技巧,提升學生的音樂內涵和精神。
作者:孫 晶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打擊樂;樂隊;內在聯系;現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J63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2-0088-01
打擊器樂是世界上傳統的器樂形式,據考察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最早是一門伴奏器樂,經過歷史的不斷發展,它的作用和功能更加多樣化,可以和許多器樂共同合作,因此變得更加具有藝術活力,因此很快就受到人們的關注,我國現在對于打擊器樂的研究和認識較之以往程度不同,這種認識是從改革開放以后開始的。在現代,打擊器樂既是一門教學學科,也是一門靈活的充滿生活元素的藝術。打擊器樂類型很多,在和樂隊融合當中,富有多變性,本文對這種內在聯系進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打擊樂和打擊樂的分類
打擊樂這種器樂是通過打、擊的演奏方法,讓器樂本身產生聲樂,最終形成的一種藝術效果。在我國,打擊樂主要有大鑼、小鑼、鼓板、鐃鈸、木魚等,這些都是民間打擊樂的主要代表,尤其在傳統戲曲當中多有使用。有金屬材質的,也有木質的。外國的打擊樂有木琴、鋼片琴、定音鼓、三角鐵等,大多為交響樂隊使用。
打擊樂對于音高沒有固定的規定。有的打擊樂可以產生音高,有的打擊樂沒有固定音高。一方面是由于材質所限,一方面是由于樂隊功能不同??偟膩碚f,打擊樂的根本功能就是起到節奏的作用。
二、打擊樂與樂隊的內在聯系之“起、承、轉、合”
打擊樂可以作槎雷嗥骼質褂茫但是更多的是和樂隊進行配合使用。本文探討的是打擊樂與樂隊的內在聯系,本文認為這種聯系主要體現在起承轉合上面。
起,就是起勢,標志樂曲的開始,樂隊演奏的開始,觀眾由此知道演奏的頭在哪里。我國傳統京劇非常講究這個起。承,就是連接,對上下曲段進行有效銜接,比如定音鼓就是如此。轉,就是旋律的過渡和調式的變化。在我國京劇當中,經常可以聽到鐃的轉的作用。合,就是高度融合、結尾收場的意思。一般合的作用相對較弱,但是也不可或缺,尤其在傳統戲曲里面,合的作用往往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龍鳳呈祥》這出戲,大鑼小鑼的收場,非常熱鬧,襯托了戲的主題。
三、打擊樂與樂隊的內在聯系之“大、小、干、濕”
打擊樂在樂隊當中發揮的作用,是按照不同表現主題而定的。例如在武戲當中,大的聯系就比較明顯。通常使用梆子、鑼、板鼓、镲和堂鼓等打擊樂,讓人在打斗的場面中激動、興奮、刺激;小的聯系,就是指文戲的特點。比如《空城計》,通常使用木魚、小堂鼓等打擊樂,氣氛比較平和,文質彬彬,讓人產生一種柔和的感受;干,是指音色清亮,通常用馬林巴演奏的,用大軍镲、小軍鼓、大軍鼓合奏演奏部分;在《孟姜女哭長城》中,跟著黃梅戲的曲調運用打擊樂能讓人進入到劇情之中,這就是濕的聯系。鈴鼓、堂鼓相互運用,讓人產生情緒復雜的感受,打擊器樂的節奏也變化多樣。
四、樂隊打擊樂的現代應用價值
隨著科技時代的發展,多元文化逐漸成為了社會的主流,各種高科技術的發展層出不窮。這些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的文化價值展現帶來了許多不同的元素,它顛覆了傳統的文化價值判斷方式,尤其對打擊器樂來說,更是如此。我國許多民間音樂作品當中也經常見到打擊器樂的演奏,與其他類型作品相比,一些作品里的打擊器樂演奏更有特點,表現形式更加獨特。打擊器樂類型很多,造型也十分豐富,通過手指、手掌、其他工具發出聲音。打擊器樂的音樂演奏藝術特點很鮮明,內容情感表達也很豐富,常常被作為民間器樂的代表。打擊器樂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傳統音樂當中占據一席之地,與它特殊的民族性分不開。民族器樂扎根于民間,汲取民間的養料,因此它具有豐富的民族特性,可以說是民族的一顆活化石。尤其是現代,經過許多人的推崇,打擊器樂既可以獨奏,又可以結合其他民族器樂進行合奏,這種藝術特點更加明確,彈奏出來的內容具有很大的觀賞價值和藝術特征。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打擊器樂的未來發展途徑已經成了熱烈討論的話題,也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我國現代生活環境變化多端,藝術人口急劇增長,對于打擊器樂藝術未來發展途徑而言,這是一件值得關注的事情。因此本文這種研究無疑是具有好處的,對我們的民族文化藝術發展具有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孟慶雅.行進打擊樂在行進樂隊中的特點及作用[D].中央音樂學院,2014.
[2]劉丹.淺談打擊樂在樂隊中的重要性[J].神州,2013,(12):219.
[3]王赫男.打擊樂的發展及在樂隊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4,(03):54-55.
中華民族器樂,是在寫意美學精神統攝下,通過情景交融,寫照傳神,虛實相生,構成意境美。民族器樂曲詩情畫意,沁人心脾。意境,是中華傳統藝術根本性的審美特征。王國維先生說得好:“文學之事,其內足以攄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文學之工不工,亦視其意境之有無與其深淺而已。”中華傳統藝術,本著天人合一,物我交感,立象盡意,寫照傳神的哲學美學思想,崇尚寫意傳神,追求意象美和意境美。
在這種美學精神的浸染下,民族民間音樂,一向推崇詩情畫意,追求優美的意境。它們是無言的唐詩宋詞,是無色的寫意山水。近百余年來優秀的民族器樂作品,無不以詩情畫意使人陶醉。如《二泉映月》,《夕陽簫鼓》,《空山鳥語》,《平沙落雁》,《江南風光》,《燭影搖紅》,《漁父舷歌》,《彩云追月》,《梅花三弄》,《百鳥朝鳳》等等。民族器樂獨特的意境美,與其獨特的思維方式是一致的。思維方式,情感方式,是民族性的靈魂,也是藝術風格的根源。中華民族音樂與西方音樂,有著迥然不同的思維方式。
西方音樂是“立體思維”,中華傳統音樂是“線性思維”。中華傳統音樂的顯著特點是“線性美”。所謂“線性美”,就是強調旋律的線性發展,注重旋律的曲折婉轉,并且在藝術表現上具有一定自由度;而西方音樂是縱橫交錯的立體結構,各種音樂要素都具有嚴格的定位。
中華民族音樂的線性思維及其旋律,歸根結底是寫意性美學精神的審美體現。線性音樂思維的本質,是自由自在自然而然的寫意抒情。它注重旋律與結構行云流水,注重在單純的旋律中,表現細膩的人生況味與情懷,追求空靈感與超越性。線性思維,標志音樂家主體精神的自由翱翔,優美情感的盡情揮灑。中國傳統器樂藝術,通過寫意性的線性思維,創造旋律美,意境美,具有令人陶醉的優美神韻。
保持并豐富民族器樂獨特的神韻,是民族器樂創新發展的關鍵。為此,民族器樂藝術家,既要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又要大力加強國學修養。國學修養,首先是古典哲學和美學修養。這是中華傳統器樂的思想文化根源,掌握了總根源,對民族器樂才能知其所以然。其次是經典性古典藝術修養。
我從事民族樂器演奏和作曲幾十年來,從開始向師傅學藝,到參加系統音樂創作培訓,到演出和創作實踐,也深深感受到地方戲的演出必須以民族器樂為支撐,而民族器樂的作曲又是民族器樂演奏的基礎與前提。
怎樣搞好民族器樂的作曲呢?作為沒從戲曲學校科班畢業從小跟師傅學習民族演奏的我來說,雖感受很深,但筆力有限,只能將我幾十年來對戲曲演奏和創作過程中的粗淺看法,書于各位同行討論。
首先我認為,民族器樂作曲應該緊跟時代,在創作題材上不斷開拓。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二十一世紀以來,劇作家們創作出了一大批歌頌主旋律的精作,需要我們去學習,去理解。
只有置身時代的激流,關注新時代的新事物,才能譜寫出新人物新精神的新樂章。在多年的工作中,我接觸了許多新作品,不論是歌頌新農村變化的農村題材作品,還是以弘揚清正廉潔為主題的廉政建設作品,或者是普法宣傳等的宣傳教育題材的作品,都需要作曲者站在恢宏豪邁的高度,創作出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民族器樂作品,配合戲劇的主題,烘托整個戲曲作品的氣氛。
其次我認為,民族器樂創作,要符合地方戲曲的多樣性,在創作手法的豐富性上多下功夫。地方戲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無論內容和形式都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民族器樂的作曲的手法不斷翻新。不僅要有抒情手法,還要有敘事手法;不僅要有寫意手法,還要有寫實手法;不僅要運用傳統的“氣韻生動”、“韻律”、意境”等手法,也要借鑒西洋音樂作曲法中的和聲、復調等手法。
戲曲的民族器樂創作同所有的文藝創作一樣,以民族文化的彰顯作為主攻目標,只有創作出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族音樂,才能更充分地展現民族文化和地方戲劇的魅力。
再次我認為,民族器樂創作,要充分考慮地方戲的語言特點,盡量做到詞和曲的完美結合。地方戲的語言,多是方言或者土語,看上去沒有文學性和藝術性,但正是這樣的語言組成的劇目,才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這就給作曲者提出一個重要課題,我們不僅不能回避這樣的語言,而且要用器樂的創作和演奏為這樣的語言服務。
我們要重視戲曲音樂的旋律,在意戲曲音樂的美學標準,還要將語言與旋律有機結合。曲作者為一個劇本創腔時,要充分照顧音樂的特點,更要仔細研究唱詞的平仄和轍韻等語言特點,盡量做到詞和曲的完美結合。我在作曲中多用民族樂器二胡、嗩吶為主要演奏工具,就是出于這樣的考慮。
最后我認為,民族器樂的創作要把握整臺節目的脈絡,結合劇情創腔、創作音樂。
戲劇是在矛盾中展開的,情節在不斷變化,好的劇目迭起,觀眾情緒也不斷隨之變化。我們作曲的時候,既要注意表現人物性格,還要注意把重點唱腔安放在戲劇處。戲劇沖突最關緊要的地方也是音樂所在,這里的民族器樂作用得到極大的發揮,才能使語言和音樂有機相融,提升整個戲曲作品的品位。這樣的融合和相互促進,也才能真正使一部完美的戲曲作品得到觀眾的認可,從而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