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24:26
序論:在您撰寫拆裝實訓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實習目的:
⒈鞏固和加強汽車構造和原理課程的理論知識,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
⒉使學生掌握汽車總成、各零部件及其相互間的連接關系、拆裝方法和步驟及注意事項;
⒊學習正確使用拆裝設備、工具、量具的方法;
⒋了解安全操作常識,熟悉零部件拆裝后的正確放置、分類及清洗方法,培養良好的工作和生產習慣。
⒌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實習要求:
1.學會汽車常用拆裝工具和儀器設備的正確使用
2.學會汽車的總體拆裝、調整和各系統主要零部件的正確拆裝
3.學會汽車的主要零部件的檢查測量
4.掌握汽車的基本構造與基本工作原理
5.理解汽車各組成系統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實習常用工具:
普通扳手、螺釘旋具、錘子、手鉗。
二、實習內容
掌握汽車的傳動系統、行駛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中各主要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的拆卸、裝配和調整方面的操作。
(一)變速器的拆裝
先將外部螺釘旋下,然后拆下變速器外殼,觀察變速器的安裝位置以及與發動機的聯結關系。了解變速器操縱機構的結構特點,觀察各擋位齒輪的傳遞方式,然后拆下齒輪對變速器進行清洗,在清洗完以后,在老師詳細講解完工作原理后把各個零部件重新組裝起來。
(二)離合器的拆卸
在變速箱體中拆下離和器總成:先拆下離合器蓋與飛輪聯接螺栓,然后將離和器從飛輪上去下。
仔細觀察各零部件的結構特點,熟悉各零部件的名稱和作用。同樣在了解完其工作原理后對其進行清洗并按要求組裝起來。
(三)發動機的拆裝
在老師的安排下,我們五個人一組進行發動機的拆裝,我們小組拆的是一個四缸直列水冷式發動機,先按要求拆下化油器,由于時間原因,對化油器內部零件沒有進行拆裝,不過事先我們已經拆裝過化油器,這里就沒有特別要求。然后卸下分電器等外部零部件,拆下電動機和發電機等組件。然后拆下進,排氣只管,卸下氣缸罩,然后把兩側的汽油泵以及節溫器,這樣發動機外部組件基本拆卸完畢。
然后按如下要求拆卸機體組件
1)拆下氣缸蓋13固定螺釘,注意螺釘應從兩端向中間交叉旋松,并且分3次才卸下螺釘。
2)抬下氣缸蓋。
3)取下氣缸墊,注意氣缸墊的安裝朝向。
4)旋松油底殼20的放油螺釘,放出油底殼內機油。
5)翻轉發動機,拆卸油底殼固定螺釘(注意螺釘也應從兩端向中間旋松)。拆下油底殼和油底殼密封墊。
6)旋松機油粗濾清器固定螺釘,拆卸機油濾清器、機油泵鏈輪和機油泵。
2、拆卸發動機活塞連桿組
1)轉動曲軸,使發動機1、4缸活塞處于下止點。
2)分別拆卸1、4缸的連桿的緊固螺母,去下連桿軸承蓋,注意連桿配對記號,并按順序放好。
3)用橡膠錘或錘子木柄分別推出1、4缸的活塞連桿組件,用手在氣缸出口接住并取出活塞連桿組件,注意活塞安裝方向。
4)將連桿軸承蓋,連桿螺栓,螺母按原位置裝回,不同缸的連桿不能互相調換。
5)用樣方法拆卸2、3缸的活塞連桿組。
3、拆卸發動機曲軸飛輪組
1)旋松飛輪緊固螺釘,拆卸飛輪,飛輪比較重,拆卸時注意安全。
2)拆卸曲軸前端和后端密封凸緣及油封。
3)按課本要求所示從兩端到中間旋松曲軸主軸承蓋緊固螺釘,并注意主軸承蓋的裝配記號與朝向,不同缸的主軸承蓋及軸瓦不能互相調換。
4)抬下曲軸,再將主軸承蓋及墊片按原位裝回,并將固定螺釘擰入少許。注意曲軸推力軸承的定位及開口的安裝方向。
3、發動機零部件清洗
1)清除發動機零部件的所有油泥和污垢,刮除氣缸、氣缸蓋及活塞積炭。
2)在專用油池中清洗發動機零部件,尤其是活塞連桿組件和曲軸飛輪組件。
4、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多媒體教室,并觀看了發動機的工作過程及各組件的功能,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們更一步了解了發動機的工作原理。
5、發動機總體安裝
1)按照發動機拆卸的相反順序安裝所有零部件。
2)安裝注意事項如下:
1.安裝活塞連桿組件和曲軸飛輪組件時,應該特別注意互相配合運動表面的高度清潔,并于裝配時在相互配合的運動表面上涂抹機油。
2.各配對的零部件不能相互調換,安裝方向也應該正確。
3.各零部件應按規定力矩和方法擰緊,并且按兩到三次擰緊。
4.活塞連桿組件裝入氣缸前,應使用專用工具將活塞環夾緊,再用錘子木柄將活塞組件推入氣缸。
5.安裝正時齒輪帶時,應注意使曲軸正時齒形帶輪位置與機體記號對齊并與凸輪軸正時齒形帶輪的位置配合正確。
6、拆裝完后將所有工具及地面清理一遍,整個拆裝實習才基本結束。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結構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間的配合關系以及模具安裝調試過程:能正確地使用模具裝配常用的工具和輔具;能正確地繪制模具結構圖、部件圖和零件圖;能對所拆裝的模具結構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能正確描述出該模具的動作過程。
模具拆裝實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綜合實訓運用已學知識和技能對模具典型結構設計安裝調試有全面的認識,為理論課的學習和課程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模具拆裝實訓前的準備
1.拆裝的模具類型常見注射模具一套。
2.拆裝工具游標卡尺(大小各一套)、內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錘、螺絲刀子等常用鉗工工具。
三、實訓地點
實訓樓二樓刀具實驗室。
四、模具拆裝時的注意事項
1.拆裝和裝配模具時,首先應仔細觀察模具,務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裝配關系和緊固方法,并按正確的方法進行操作,以免損壞模具零件。
2.分開模具前要將各零件聯接關系做好記號。
3.不準用錘頭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變形。
4.導柱和導套不要拆掉。
5.畫出模具的裝配草圖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圖。
6.模具拆裝完畢要清楚模具的動作過程及每個零部件的功用。
五、裝配步驟及方法
1.確定裝配基準
2.裝配各組件,如導向系統、型芯、澆口套、加熱和冷卻系統、頂出系統等。
3.擬定裝配順序,按順序將動模和定模裝配起來。
六、實訓報告要求
(1)按比例繪出你所拆裝的模具的結構圖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圖;(計算機繪圖、手工繪制均可)
(2)詳細列出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稱、數量、用途及其所選用的材料;若選用的是標準件則列出標準代號;
(3)簡述你所拆裝的塑料模具的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動作過程);
(4)簡述你所拆裝的模具的拆裝過程及有關注意事項。
(5)對模具拆裝實訓的體會和收獲進行總結
拆裝的塑料模具的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類型:注塑模系列——斜頂模
工作原理:
將已熔融狀態(即粘流態)的塑料注射入閉合好的模腔內,經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藝過程。
注射成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壓注射—充模冷卻—啟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閉模,進行下一個循環。
模具拆裝實驗注意事項
1、模具拆裝時,注意上下模(或動定模)在合模狀雙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注意輕放、穩放。
2、進行模具拆裝工作前必須檢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規程操作,注意正確使用工量具。
3、拆裝模具時,首先應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結構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裝。
4、拆卸零部件應盡可能放在一起,不要亂丟亂放,注意放穩放好,工作地點要經常保持清潔,通道不準放置零部件或者工具。
5、拆卸模具的彈性零件時應防止零件突然彈出傷人。
6、傳遞物件要小心,不得隨意投擲,以免傷及他人。
7、不能用拆裝工具玩耍、打鬧,以免傷人。
8、拆裝結束后,清點工具。
實訓總結
【關鍵詞】計算機拆裝 網絡基礎 課程建設 實驗實訓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54-02
1.研究背景
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經管文理工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本科教學型獨立學院,信息技術和工程技術是學院人才培養的支撐技術,計算機和網絡是承載信息技術的硬件平臺,學生掌握并能熟練應用這個平臺便成了我院必修實訓課程。
自2004年成立到2007年,學院的培養計劃一直依賴母體學校的教學體系,母體學校的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培養的獨立學院學生雖說進行了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但是實踐應用能力差,遠遠跟不上社會對獨立學院人才的要求;因此經過兩年多的摸索、總結,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明確了學院的辦學定位是:以工學為主,經管文理工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本科教學型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明顯特色,能適應市場競爭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在“保證基礎、注重實踐、強化能力、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則下,形成了符合實際、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人才培養計劃。如何踐行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落實培養計劃的實施,便成了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2. 課程建設內容、方法和過程
在學院領導的重視、領導和支持下,大家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于2007年暑假建設了IT試驗中心。其中計算機實訓室是中心富有特色的信息實訓平臺,專門用于學生進行計算機拆裝與網絡基礎的實驗實訓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實踐操作能力,按照“教、學、做合一”的原則,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為學院的其他平臺實驗教學起到示范作用。
2.1 實驗課程內容建設
計算機拆裝與網絡基礎是學院培養計劃中獨立設立的一門實驗課程,這門課程是學生步入大學生涯在大一學習的第一門實訓課程,實驗教學內容一定要豐富,既要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要讓學生通過實驗實訓熟悉并掌握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
2.1.1經過多次研討反復論證,實驗實訓的課程內容包括計算機拆裝、操作系統和常用軟件的安裝、網絡基礎實訓三部分內容,授課學時16學時,1個學分,在拆裝實訓室進行實驗教學、多媒體講解和實際動手操作等實踐教學形式,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最佳結合,形成覆蓋理論教學、技能訓練和實踐操作的多維教學系統。建立以體現能力為核心的課程考核標準,采用以實踐操作結果和實驗報告相結合的靈活考核方式,既考核理論知識的掌握,又考核實踐操作技能與態度。
2.1.2 2007—2008學年第一個整學年實訓教學后,教學團隊總結發現實驗實訓內容和大學計算機基礎部分內容存在重疊,經研討并申報教務處后,對實驗實訓內容進行微調。保留重疊內容,改講解為實踐操作考核;授課學時改成8學時,0.5學分。
2.1.3 2008—200年第二個整學年實訓教學完成后,教學團隊及時總結這兩個學年出現的問題:實驗室面積狹小,不利于教師近距離指導講解;實驗實訓安排不合理,一個班學生進行實訓部分設備閑置,兩個班學生同時進行實訓容納不下;實驗室設備經過學生多輪次拆裝后,損壞嚴重,即使計算機硬件安裝成功,但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已無法進行安裝,網絡基礎部分也只能進行網線制作,不能再進一步進行簡單的網絡調試,致使多名學生共用一臺計算機進行軟件安裝和網絡調試實訓。
2.1.4學院領導對教學團隊給予大力支持,在實驗中心抽調兩個機房,每臺計算機加裝光驅,用于計算機拆裝和網絡基礎實驗進行實驗實訓。于是我們把實驗實訓內容調整如下:
a.把原來的實驗實訓教學的三部分內容分離,在拆裝實驗室進行計算機基礎考核,計算機拆裝實驗實訓教學和考核;在實驗中心兩個機房進行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安裝;安裝完成后進行網絡基礎部分內容實驗。
b.實驗實訓安排調整,兩個班可以同時進行實訓,一個班級先進行計算機拆裝實訓,另外一個班級進行操作系統和網絡基礎實訓。
c.調整實驗實訓用計算機,申請報廢第一、二學年度已無法使用計算機,補充部分計算機用于計算機拆裝實驗。
2.1.5為了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我們還組織全院學生積極參加了兩屆計算機文化節的計算機拆裝大賽和網路基礎知識搶答賽。
2.1.6為了配合校企合作項目的展開,我們教學團隊還在積極探索實驗實訓教學改革,設計制作了計算機硬件展示平臺(臺式機和筆記本),在計算機拆裝實驗實訓教學中加入筆記本硬件拆裝展示和臺式機組裝流行硬件展示講解。
2.1.7在實驗實訓期間增加計算機硬件新技術講座。
2.2 實驗教師建設
好的實驗實訓還需要好的實驗實訓教師來組織實施,在實驗實訓課程成立伊始,就重視實驗實訓教師的培養和培訓,教學團隊主要以中青年教師和實驗室管理人員為主,重點培養青年骨干教師和實驗管理人員。
2.2.1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全院舉辦了計算機拆裝和網絡基礎實驗實訓培訓;
2.2.2讓教學團隊里的青年教師和實驗管理人員以助教的形式來參與到學生的實驗實訓訓練中,經過第一學期的指導質檢科考核通過后,正式進入實訓室進行授課指導學生;
2.2.3外聘有教學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來講授實驗實訓課程;
模具拆裝實訓目的
模具拆裝實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綜合實訓運用已學知識和技能對模具典型結構設計安裝調試有全面的認識,為理論課的學習和課程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
2. 模具拆裝實訓的要求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結構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間的配合關系以及模具安裝調試過程:能正確地使用模具裝配常用的工具和輔具;能正確地繪制模具結構圖、部件圖和零件圖;能對所拆裝的模具結構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能正確描述出該模具的動作過程。
二、模具拆裝實訓前的準備
拆裝的模具類型 常見注射模具一套。
2. 拆裝工具 游標卡尺(大小各一套)、內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錘、螺絲刀子等常用鉗工工具。
三、實訓地點
實訓樓二樓刀具實驗室。
四、模具拆裝時的注意事項
拆裝和裝配模具時,首先應仔細觀察模具,務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裝配關系和緊固方法,并按正確的方法進行操作,以免損壞模具零件。
2. 分開模具前要將各零件聯接關系做好記號。
3. 不準用錘頭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變形。
4. 導柱和導套不要拆掉。
5. 畫出模具的裝配草圖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圖。
6. 模具拆裝完畢要清楚模具的動作過程及每個零部件的功用。
五、裝配步驟及方法
確定裝配基準
2. 裝配各組件,如導向系統、型芯、澆口套、加熱和冷卻系統、頂出系統等。
3. 擬定裝配順序,按順序將動模和定模裝配起來。
六、實訓報告要求
(1)按比例繪出你所拆裝的模具的結構圖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圖;(計算機繪圖、手工繪制均可)
(2)詳細列出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稱、數量、用途及其所選用的材料;若選用的是標準件則列出標準代號;
(3)簡述你所拆裝的塑料模具的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動作過程);
(4)簡述你所拆裝的模具的拆裝過程及有關注意事項。
(5)對模具拆裝實訓的體會和收獲進行總結(要求300字)。
拆裝的塑料模具的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類型: 注 塑 模 系列——斜頂模
結構圖
工作原理:
將已熔融狀態(即粘流態)的塑料注射入閉合好的模腔內,經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藝過程。
注射成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壓注射—充模冷卻—啟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閉模,進行下一個循環。
凸模
凹模
模具拆裝實驗注意事項
1、模具拆裝時,注意上下模(或動定模)在合模狀雙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注意輕放、穩放。
2、進行模具拆裝工作前必須檢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規程操作,注意正確使用工量具。
3、拆裝模具時,首先應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結構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裝。
關鍵詞:微課 翻轉課堂 發動機拆裝實訓 職業教育
伴隨著無線網絡的普及、移動智能終端的日漸流行,信息技術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與交流方式,使得作為教學“第一現場”的傳統課堂也正在發生著改變。微課、翻轉課堂、慕課聯盟等新教學理念的不斷出現,以及互聯網上的各種優質教育資源,為學生在課堂之外學習提供了條件。
一、翻轉課堂與微課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最早由美國的大學教授提出,即將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內傳授知識的工作轉移到課外完成,而將原來課外練習的工作轉移到課內完成。翻轉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教師變成輔助者及促進者,提高了學生的自控、自學、溝通與表達能力、提出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微課是指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網絡課程。適用于發動機拆裝實訓的微課類型是練習型。
二、發動機拆裝實訓的需求
發動機拆裝的實訓是中職汽修專業學生的主干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技術素養、操作的規范性等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傳統的實訓教學過程中,課前的預習在缺少實訓設備條件下,只能是面對教材提供的圖片與文字說明,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中教師只能在學生的圍觀中進行操作演示,部分學生在看不清教師的操作過程,而且教師也不可能將每個動作反復演示,這樣會造成部分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而失去學習積極性。課后學生在脫離實訓環境后,無法對所學習的操作技能進行有效復習,導致教學效果較差。
三、翻轉課堂模式在實訓教學過程的實施
筆者根據翻轉課堂的優點與拆裝實訓課的特點,設計了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實施結構如圖所示。課前主要通過實訓微視頻、任務工作頁引導學生自學。課內在學生能獨立完成實訓后,引導學生用評價表對實訓操作相互評價,使學生的技能操作變得更規范。課后學生通過觀看同學們上傳的視頻鞏固知識與技能。
1.課前活動
(1)教師編制實訓任務工作頁、評價表。教師需編制發動機拆裝某項實訓的任務工作頁、評價表。其主要內容是實訓的拆裝流程、拆裝時的注意事項、拆裝過程中的各種規范要求及相應每個拆裝步驟的評分標準。
(2)教師制作實訓微課并發給學生。教師制作實訓拆裝的微課視頻,通過QQ、微信平臺給學生。視頻的內容是學生規范拆裝發動機某項目的過程,對拆裝要點或難點并配以相應的字幕與解說,視頻長度控制在10分鐘以內。以學生為主體拍攝是讓觀看的學生覺得自然,更能增強學習自信心。
(3)教師準備PPT等教學資源。教師還要準備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的PPT等教學資源,根據每班學生的不同作一些少量修改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
(4)學生根據微課完成引導任務。學生觀看老師所給的微視頻,學習發動機的拆裝技能并完成引導任務。主要包括填寫工作頁中拆裝流程中的缺少部分及拆裝要點、注意事項,認識要使用的工具及拆裝部分的發動機部件名稱等。從而達到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學習課堂內的基礎知識,主動地從微視頻及其他教學資源中完成相應知識的積累。
2.課內活動
(1)教師根據課前任務提問。教師先用PPT將課前布置任務進行提問,學生以小組形式共同搶答,檢查學生對工作頁中任務的完成情況,根據各小組的得分情況,評出此次課前學習的小組優秀獎。
(2)學生根據微課內容進行實訓操作。學生根據視頻中的操作步驟與規范要求,進行實訓操作的技能學習。對實訓過程中存在的難點、疑點,通過移動終端反復播放視頻實現個性化學習。教師在學生實訓時巡視全場,對學生實訓時碰到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解決或示范操作。在學生熟悉該項目的操作后,由同組中的組員對其操作過程進行打分,記錄下操作過程中的不足。這種教學過程符合建構主義所主張的,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將實訓課堂變成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互動的場所,實現對學生的答疑解惑、學生自身技能的展示。
3.課后活動
每位學生將自己在課堂內的實訓操作過程錄制下來,在課后將其中自己認可的視頻上傳到班級信息交流平臺,由同學們相互學習、點評。教師根據上傳視頻及課堂內的觀察,反思教學實踐并改進教學方法,總結學生實訓中存在問題,在下次實訓課時進行講解示范,并請本次實訓課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在全體同學面前進行技能展示。
四、教學實踐總結與反思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當前職業教育的研究熱點,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結構的重大革新。它采用課外自主學習基本知識,課內實現學生內化知識、技能的策略,開展個性化教育。從筆者在發動機拆裝實訓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要做好翻轉課堂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設計好課前布置的任務工作頁
中職學生的本身學習能力相對較弱,任務工作頁中給出的任務要簡單明了,任務的導入最好采用案例法,讓學生清楚當他完成這個任務后,意味著在工作中基本能解決類似的問題。
2.對學生的評價主體要多元化
對學生的評價主體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僅從實訓結果來定,要以整個實訓操作過程為基礎,結合同組學生對其實訓操作評分、上傳的操作視頻的評分、小組整體完成的任務、個體的課堂表現等情況綜合評價。
3.師生之間的交流平臺要便利
建立班級的QQ群、微信組等信息化平臺來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學生可以上傳視頻、提問求助、相互評價;教師可以微課視頻、教學課件、任務工作頁等學習資源,可進行在線答疑,并收集情況分析以改進教學方法。
4.教師自身素質、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提高
翻轉課堂中,教學重心的轉移無疑對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以足夠的學識和經驗把握課堂、引導學生學習,要敏感地意識到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困惑并能及時形成解決方案。對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若不能完成課前的自學任務,課內的教學過程實施就存在很大問題。
5.微課視頻的制作要有團隊來合作
幾分鐘的微課視頻,需要老師根據課程特點來認真選題、精心構思講解內容,切中知識要點并抓住學生學習興趣。視頻的拍攝腳本制作、拍攝人員的組織安排、后期的視頻編輯等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與技術手段來實現,單靠教師個體來操作難度較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機床拆裝 教學做一體化 實訓中心 多媒體
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專業培養的是技術應用性人才,應當非常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專業技術課的教學也應從以理論教學為主轉變為以技能訓練為主。在對畢業生進行畢業信息反饋調查、走訪用人企業單位后發現,隨著現代化制造業的發展,企業不再單純需要機加工的學生,更多的是需要即懂得加工,又懂得機床維護管理及維修的人才。
一、建立多功能機床拆裝實訓中心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是要努力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走產學研合作的發展道路和辦學方針,堅持導向性、協調性、效益性、創新性的原則,以工作過程或生產任務為載體,最終以職業能力培養和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為主要目標。
但大多數高職院校仍是延續傳統課堂理論教學模式,單純強調理論知識,忽略實踐環節,學生在學完本門課程后,只懂得理論,不具備實際動手能力,對于機床實際生產中出現的故障不能及時排除,甚至在日常的使用中,不會基本的維護和保養,因此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所學的知識成為紙上談兵。
為順應新時期高職教育教學規律和課程改革形式,金屬切削機床課程教學應當積極探索理論結合實踐的、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只有課程教學真正具有實踐性,培養出的畢業生才能具有把知識熟練應用于工作過程的能力,這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實訓中心構建設想
筆者作為一名從事金屬切削機床課程教學的專業教師,在積累了近5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后,總結出了一系列關于實踐教學改革的經驗,提出一些實訓中心建設的想法,現闡述如下。
1.多媒體仿真拆裝實訓中心建設及使用
鑒于機床機構的復雜性,為了讓學生在真實拆裝過程中能順利進行,節省人力和物力,應建立多媒體仿真拆裝實訓中心,讓學生在電腦上利用仿真拆裝軟件進行拆裝,掌握機床的實際結構,為在真實機床上進行拆裝做準備。為此,必須購買機床調試維修仿真軟件,通過軟件建立虛擬機床、虛擬項目等仿真教學環境,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了解真實的實際場景,模擬機床拆裝過程和故障排除過程,并對機床進行虛擬維護保養,加深理論知識的印象,為以后進行機床實際拆裝、維護、維修做準備。
2.機床拆裝實訓中心建設及使用
要完善教學所需的硬件設施,實現多種教學手段并舉,開展實訓教學,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組建機床拆裝與維修實驗室。由于機床價格較高,可充分利用機加工實訓中心的淘汰機床,結合購進的新機床,為學生進行真實拆裝提供設備支持。筆者學校實訓室主要包括CA6140、CAK6132型普通車床、X6132普通銑床和M1432A型萬能外圓磨床等設備,結合部分CK6140數控車床、XKA714數控銑床、VMC850E數控加工中心,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機床拆裝中心,并配有其他用以加工生產的機床,提供真實加工過程供學生學習。
學生通過在課堂上聽取教師理論教學和前期在電腦上的仿真拆裝后,對機床的結構和相應的維護維修要點掌握得更加牢固。有了機床拆裝實訓中心,學生就可以通過模擬實訓再現實際工作情境,充分開發和利用機床拆裝實訓中心內的各種設備與器材,然后再進行對機床實物的拆裝,并對其進行日常的維護和保養。
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以在機床上設置一些常見的故障,讓學生分組進行故障排除,讓各組間進行競賽,以最先排除故障的小組為勝。老師還可以采用小組間互評和小組內自評的形式,對操作過程進行評判,激發學生的團隊和競爭意識,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要做到融“教、學、做”為一體,在真實的機床上模擬常見故障,讓學生進行實際維修,使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結束語
隨著高職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訓教學環節越來越顯現出其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們通過對實訓中心的建設,期望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進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汽車構造與拆裝 “四位一體”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58
The Four in One Teaching Mode Application on Vehicle
Structure and Assembly in Colleges
CHENG Mei
(Hu'na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Zhuzhou, Hu'nan 412001)
Abstract Vehicle Structure and Assembly is th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in Automobile Specialty in colle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use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efficiently,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we combine the WeChat course, theory explanation, virtual disassembly with the practice of disassembly organically. It forms the four in one teaching mode. Thus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highly and also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fully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Vehicle structure and assembly; "Four in one"; teaching reform
汽車構造與拆裝是高職汽車類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做合一”一直是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手段,但是隨著近年來汽車專業的招生熱,汽車類專業的生源質量下降,汽車專業課程教學面臨著學生多、老師少、設備缺的局面,汽車構造與拆裝的課程教學效果一直不好,因此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勢在必行。筆者通過兩年的教學實踐,總結教學經驗,形成了“四位一體”教學模式。
1 “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內涵
“四位一體”教學模式就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微信課程、理論教學、虛擬仿真、實踐操作四種教學方法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如圖1所示。微信課堂:老師提前將所要學知識上傳到公眾微信平臺,學生通過關注微信,用手機可以隨時隨地了解課堂學習內容;理論教學:講解汽車的基本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同時學生在微課學習過程出現的問題在理論教學中由師生共同討論給出結果;虛擬拆裝:利用景格汽車虛擬拆裝軟件,對汽車各組成部件進行虛擬拆裝,在拆裝過程中,了解零部件之間的運動關系、內部結構、工作原理;實踐操作:通過動手,實物拆裝,增強真實感受,鞏固教學效果。四位一體教學模式以微信課堂與理論教學為基礎,以虛擬拆裝和實踐操作為翅膀,兼顧傳統教學資源與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遵循人的邏輯思維規律和學習發展規律,很好的體現了高職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技能為主”的教學目標,解決了當前汽車專業班級學生人數多,師資力量單薄、實訓設備短缺的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圖1 “四位一體”教學模式
2 “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實施
2.1 微信課程,讓學習時時處處
隨著手機微信的推出,其獲取信息的方便、快捷,讓微信課堂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微信課程是基于微課,借助手機來實現移動學習。我們設計的微課針對性強,內容少而精,同時,作為學生也可以參與課程內容的設計,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完善。其次,每個微課后面都有思考題與拓展學習部分。我們開通了汽車構造與拆裝微信公眾平臺,將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資源進行融合、活潑的學習方式和便捷的交流互動,讓學生眼前一亮,深受學生喜愛。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們還提出了“微學習”、“微閱讀”等理念,將汽車的前沿技術以“微閱讀”、“微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以滿足學生對汽車前海沿知識的學習需求。學生對于微課學習過程中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筆記,在課堂內進行討論解決,同時,對于課堂上沒有弄懂的地方,可以課后通過微信課程補充答疑。以項目任務“發動機水泵的拆裝”為例,在公眾平臺上,上傳了“冷卻系統的組成”、“冷卻系統的工作原理”、“冷卻系統大、小循環”等文字、圖片、視頻學習資料,學生利用手機提前了解學習內容,并自學,對于不懂的地方,學生做好記錄。
2.2 理論講授,答疑解惑
理論講授,是以前面的微課學習為基礎,以問題引導的形式開展,問題的提出有兩種:一是學生在微課自學中發現的問題,二是老師考查學生微課的學習效果檢驗的問題。通過兩類問題的解答,學生對于理論知識點的已經全部掌握。
以項目任務“發動機水泵的拆裝”為例,學生在課前已經通過手機微信預習了“冷卻系統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首先由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如有的學生問“以前,冬天起動拖拉機時,會灌熱水,為什么?是否與冷卻系有關?!薄肮潨仄魇窃鯓涌刂拼蟆⑿⊙h的?實物結構怎么樣”,針對這些問題,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給出一個答案,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給出正確答案。接下來,由老師來提問,問題主要圍繞“冷卻系統的結構及及工作原理”,學生必須理解了之后再自己組織語言來回答,最后由小組進行課堂總結,總結一堂課下來自己的收獲、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練習,歸納與總結,學生的對于專業的知識點已了然于心,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3 虛擬仿真,提高感性認識
汽車構造與拆裝是一門專業的理實一體化課程,師資配備一般是一個老師帶一個班50人左右,如一開始就采用實踐拆裝,課堂效果會大打折扣,此時,我們先采用虛擬仿真拆裝實訓,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后續的實踐拆裝操作的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采用了景格的汽車拆裝虛擬實訓軟件,如圖2所示為景格汽車拆裝虛擬實訓室登陸界面,在虛擬拆裝實訓室內,不僅有整體的拆裝,還有各組成機構的拆裝,如圖3所示為發動機拆裝實訓項目,在拆裝過程中,學生必須嚴格按照拆裝流程和操作規范進行拆裝,如有操作不當的地方,下一步的拆裝操作將無法繼續,同時,在作業記錄表中對于每一步操作都有詳細的記錄,對于操作錯誤的地方,錯誤動作,錯誤的原因,一清二楚,學生在完成之后可以查看,這樣學生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哪些地方需要加強,采用了虛擬仿真實訓,有效的防止錯誤操作導致的零件的損壞,以及重復操作程中零件的損耗,通過反復操作達到了訓練目的,虛擬仿真實訓為學生提供了生動、逼真的學習環境,通過直接接觸強化了形象思維,學生從中總結經驗,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理論聯系實際,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
2.4 實踐拆裝,固化教學效果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鞏固教學效果,最后進行汽車拆裝的實物實踐拆裝操作。通過實物拆裝,加深學生汽車構造的認識,檢驗其它教學方法學習效果的最終體現。在實際拆裝過程中,為了更加有效、有序的組織實踐拆裝,將學生進行分組,在小組內大家分工合作,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做。在拆卸完成之后,所有學生必須對所拆下來的零件進行識別,由組長負責,所有組員識別零件,并說出各零件的作用,然后由老師進行抽查,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有了虛擬仿真拆裝的經驗,在實際拆裝過程中,學生非常清楚拆裝的流程與注意事項,學生通過對比虛擬拆裝,總結實際與虛擬的區別,認真觀察汽車各組成部件的結構、相對位置關系、相對運動、動力的傳遞與實現等,學生的大腦里有一臺汽車的模型,汽車如何跑起來,都一清二楚,學生的專業成就感油然而生,專業興趣大大提升。
圖2 景格汽車拆裝虛擬軟件登陸界面
圖3 發動機拆裝實訓項目
3 結束語
通過“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實施,激發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教學質量大大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學榮,耿國慶.“汽車構造”立體化教學模式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7).
[2] 朱為國.汽車構造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冶金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