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作物種質資源大國,目前已經收集保存了340種作物,保存資源總量達50萬份,如何確保安全保存是種質資源管理的首要課題。自"九五"以來,系統地開展了作物種質資源安全保存理論與技術的研究,揭示了種質活力喪失存在關鍵節點及其生物學機制;明確了發芽率低于關鍵節點后進行更新,會導致群體遺傳完整性降低;提出了種質安全保存壽命的概念,以及延長安全保存壽命的關鍵因素。研發了種質活力監測預警、繁殖更新與離體保存等關鍵技術,制定了種質資源入庫圃保存、監測預警、繁殖更新、離體保存和設施建設等技術規程,創建了中國作物種質資源安全保存技術體系。該體系應用于全國作物種質資源的保存實踐,最大程度延長種質安全保存壽命,并監測預警出需更新的種質,避免因活力和遺傳完整性喪失而導致種質資源得而復失,為實現我國作物種質資源長久安全保存提供了有力保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綜述、論文等。于200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