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隱士繪畫中,一些作品為名人名隱,畫中人物皆有典故,是以現實原型為基礎,如唐代孫衛的《七賢圖》是以“竹林七賢”為原型,五代衛賢的《高士圖》是隱上梁鴻,北宋李公麟的《陶淵明歸隱圖》為陶淵明,南宋李唐的《采薇圖》所畫為逸民伯夷、叔齊,元代何澄的《歸莊圖》與錢選的《扶醉圖》《歸去來辭圖》皆為陶淵明,元代黃公望的《刻溪訪戴圖》和張渥的《雪夜訪戴圖》都是描繪隱士戴逵,明代王仲玉的《陶淵明像》、馬軾的《問征夫以前路》《農人告余以春及》、夏芷的《或棹孤舟》、李在的《臨清流以賦詩》《云無心以出岫》《撫孤松而盤桓》等皆是以陶淵明的形象入畫。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中國書畫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學術_研究、學術_專家論道、經典_古代作品、經典_特別專題·書畫里的黨史、創作_往者風流、創作_大家風采、創作_當代藝術家、創作_研究、隨筆_藝海浮槎、隨筆_品書、資訊_藝術市場、資訊_簡訊、藝苑_藏家之友等。于2003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