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技術進步是我國糧食生產能力增長的主要原因,為確定不同階段小麥、玉米、稻谷的技術進步類型,并分析影響糧食生產的主導技術進步模式,選取1999-2016年小麥、玉米、水稻各省面板數據,基于技術進步理論,利用E-S模型與C-D函數,計算三大主糧技術進步貢獻率,并對技術進步模式進行階段性的判別,分解生物化學型技術與機械技術對糧食技術進步的貢獻比率。研究結果表明,1999-2016年間我國小麥、玉米、早稻(代表稻谷)生產年均技術進步速度分別為0.67%、0.19%、0.06%,小麥、玉米以機械型技術進步為主導,早稻以生化型技術進步為主導。基于研究結果,發現依靠提高育種能力、高效施肥灌溉等方式提高土地產出率,依靠持續提高機械化水平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糧食綜合產出率,規范生產栽培過程,充分發揮生物化學類投入技術效能,提高糧食技術成果轉化率等是解決現階段糧食問題的關鍵。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農業創新論壇、生物技術生命科學、動植物健康、食品質量加工儲運、生物制造資源生態等。于1999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