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末東南文壇盟主楊維禎一直是元代文學研究的熱點之一。他才華出眾,經歷復雜,生性豁達滑稽,后人評價褒貶不一,但大多傾向于接受其“高士”形象。本期孫小力教授一文通過對楊維禎與元朝、張士誠政權、明朝等各種政治勢力之關系的剖析,揭示其真實的政治態度,并指出后世杜撰其“高士”形象背后的社會心理。特別是此文把楊維禎視作新興市鎮文化的代表,分析其明顯有別于傳統文士的時代意識和海派行為,令人耳目一新。孫教授曾著有《楊維禎年譜》,近些年來又一直致力于楊維禎詩文集的箋注,無怪乎此文寫來有舉重若輕之感。在元末,危素的官職和名望曾令楊維禎不得不仰視,但在楊維禎被打造成“高節之士”的同時,危素卻作為“貳臣”典型不斷遭到貶斥。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特約稿件、美學研究、法學研究、三晉文學與文化研究、軍工文化與紅色文化研究、社會學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文學研究、語言學研究、課程思政與思政教育研究、影視藝術、經濟·管理等。于1985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