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壤鹽堿化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植樹造林是一種主要的改良措施.為了研究荒漠鹽堿地10年人工檉柳林土壤水鹽空間分布及生態改良效果,對2、4、6和8m行間距檉柳灌下和行間的土壤水鹽進行分析,并構建結構方程模型量化土壤水鹽對植被的影響程度.結果表明:林地淺層土壤(0~40 cm)可溶性鹽明顯低于林外(CK),灌下土壤含水率高于行間.且6m行間距檉柳的高度和冠幅及其灌下草本植物的蓋度和生物量均大于其他行間距檉柳,陽離子在檉柳周圍的富集程度為Na^+>K^+>Ca^2+>Mg2+,陰離子的富集程度為Cl^->HCO3^->SO4^2-.土壤鹽分含量最高的是MgSO4,其次是CaCl2、NaCl和MgCl2,KHCO3含量最少.土壤水鹽中影響植被生長的最大因素是土壤水分,其次是鹽分,最小為pH,權重大小分別是50.6%、29.5%和19.9%.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應用生態學報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
綜合評述、研究報告、專論與綜述、研究簡報、森林生態學
等。于199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