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善堂庵地區處在控制相山鈾礦田富大礦床產出的鄒家山-石洞斷裂的北東向延伸端,區內主要發育東西向和北東向斷裂。東西向斷裂是控巖、控礦構造(早期控巖、晚期控礦);北東向斷裂產狀較陡,深切基底,成礦期活動強烈,常常與之前的東西向構造復合,深部流體和含礦熱液沿其上升,形成較好的鈾礦化。善堂庵地區鈾礦化主要受花崗斑巖體及北東向巴泉-善堂庵斷裂、鄒家-布水斷裂控制,區內多期、多序次構造發育,熱液活動強烈,斑巖體廣泛分布,鈾成礦地質條件優越,具有良好的成礦遠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鈾礦地質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地質、遙感、物化探、中國鈾礦勘查史話等。于196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