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社會在發展進程中衍生出不同的文明形態,演化出不同的語言文字以及由語言文字承載的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中華文明在諸文明體系中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和發展歷程,形成了"多元一體"的內部結構并對周邊地區具有深遠影響。鴉片戰爭后,中國為了"救亡圖存",被迫接受和學習西方文明,包括引進了西方的"民族"(nation)等政治概念,完全改變了中華文明傳統中的群體認同意識和文化意涵,對今天中國的"民族"結構帶來深刻影響。今天我們仍然有必要梳理晚清、民國時期在西方知識體系影響下中國的"話語轉型"過程,努力發掘中國古代智慧,努力構建一個"和而不同"、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西北民族研究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民族學人類學、宗教天地、民俗研究、民族問題與政策、田野調查報告、民族歷史探幽、社會學、學術綜述與動態等。于1986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