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區位于珠斯楞-杭烏拉構造帶。根據火山巖的分布與接觸關系,以及后期侵入火山巖中花崗巖的鋯石U-Pb年齡(333.5±3)Ma,可以判定該火山巖形成時代為早石炭世中期(大約為Mississippian世Visean階),結合區域對比將其置于下石炭統白山組。筆者系統采集到16件火山巖樣品,分析數據顯示其均為鈣堿性系列,中酸性火山巖。其微量元素蛛網圖顯示虧損高場強元素P、Ti、Ti、Nb、Y、Ta,富集Rb、Ba、Th、Sr等大離子親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具有輕稀土富集、重稀土虧損的右傾型配分模式,暗示該火山巖形成于火山弧環境。按照由基性到酸性巖漿噴發旋回,結合噴發間歇寧靜期,可以將早石炭世火山活動可劃分為5個火山噴發旋回。該區早石炭世火山活動與哈薩克斯坦板塊的匯聚拼貼有密切關系,塔里木板塊北緣處于活動大陸邊緣。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西北地質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造山帶地質、資源地質、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盆地研究、地調動態、研究快報等。于1964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