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檸檬酸三鈉作為還原劑,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為分散劑,通過液相還原法制得粒徑約35nm的銀粒子。然后利用正硅酸乙酯水解在銀粒子周圍形成二氧化硅包覆層,最后經硅烷偶聯劑改性,獲得可作為核@空隙@殼構型前驅體的Ag@SiO2粒子。通過紅外光譜、X射線粉末衍射、電子顯微鏡和熱重分析表征產物的結構和性能。結果表明,利用銀粒子制得的Ag@SiO2經改性后可獲得粒徑小于100nm的毛球狀前驅體。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武夷學院學報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武夷文化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政治·法律研究、旅游·藝術研究、語言·文學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于198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