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樓夢》(包括曹雪芹原作和高鶚續作)成書于18世紀中后期康乾時期,清代與外部世界(傳統的亞洲國家和向東亞擴張的歐洲國家)的關系處在清前期最興盛狀態,而此時由西方引領、已延續200余年的全球化進程對亞洲的沖擊已經達到相當程度。因此《紅》中有對來自外國的各種物品與事務的頗多描寫,這些描寫雖有相當精細準確之處,但也錯誤多出、乃至虛實參半,體現出作者雖有一定的境外知識,但這些知識又相當零散、膚淺甚至多有錯誤,除作者生活經歷和見識等個人因素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整個國家對外部世界的隔膜所致。該文試圖從中國對外交流史角度追溯書中所涉外國物事進入中國的歷史及其對國人生活的影響,亦希望通過《紅》書反映清朝中期之前中國對外交流的歷史。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社會科學論壇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人文探索、哲學與政治學研究、文史縱橫、法學視界、學術評論、學科新探·僑易學、學人隨筆等。于1984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