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個案經驗,在自組織網絡的意義上討論治理理論的中國適用性。在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推動下,農村社區的轉型為基層社會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社區自組織模式能夠通過協調國家、市場和社會三方關系的方式來回應挑戰。培育新組織、黨組織領導、能人參與和政府介入組成了轉型社區的自組織網絡;契約機制、情面機制、互惠機制和行政包干機制則保障了轉型社區的自組織運行。然而,法治化不足限制了自組織機制的發揮,通過強化社區自治職能、提升群眾參與、建立健全社會治理規范體系有助于完善轉型社區的自組織機制。通過個案,本文對作為自組織網絡的治理的中國適用性進行了探討,認為“治理”理論在中國的適用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重視地方政府的治權建設、重視基層社區的基礎結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社會發展研究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馬克思主義學習與研究專欄_“鄉村振興”筆談、專題研究_數字時代的治理、專題研究_社區治理研究、論文、述評等。于2014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