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中國養老金制度轉軌20年來養老金缺口、轉軌成本與隱性負債三種術語的界定和辨析,分析了導致養老保險缺口的相關因素與導致計算偏差的原因,認為既有文獻忽視了死亡率改善與制度設計因素誘發的選擇行為,因而測算結果偏低。基于當前養老金待遇計發辦法,在考慮死亡率改善要素的基礎上,測算了2015—2050年新參保者的養老金收支情況。文章發現,死亡率改善要素使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財務可持續壓力遠超預期;制度設計缺乏激勵效應,更易導致參保者的逆向選擇。上述兩個原因會導致未來養老金缺口迅速擴大,建議將男性、女性退休年齡統一為60歲,并建立主權養老基金來應對未來支付高峰。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社會保障研究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老齡化與養老保障、醫療保障與工傷保險、社會救助與公益慈善、綜合、全球社會保障等。于2008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