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借助"性別-母職雙重賦稅"理論框架和Heckman選擇模型技術,探討18~39歲男女兩性在職場機會、過程和回報方面的差距。結果發現,性別之間、性別之內、母職與父職之間都存在差別。在職場參與的不同環節和生命歷程的不同階段,"重稅"呈現出3種不同的作用機制:就業門檻主要由性別-婚姻驅動,職場中斷由婚姻-生育驅動,酬薪由性別-生育驅動。在傳統觀念有所強化和結構環境更為逼仄的背景下,生育政策的解縛將增加女性生育事件的發生次數,使她們面臨更大的職場困境。通過家庭友好政策、企業分擔社會責任、媒體廣播平常育兒心態等手段來減輕"性別-母職重稅",幫助有(連續)就業意愿之人實現理想,或許可形成從"重稅"到"多贏"的轉變。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人口研究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建黨百年的人口發展與人口理論、生育研究、婚姻與家庭、人口流遷、人口與經濟等。于1977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