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一級產品并結合航次數據,反演2003-2015 年間珠江河口表層懸浮泥沙濃度(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分析其分位數長期變化趨勢并探討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珠江河口 SSC 呈總體下降趨勢,平均下降速率約為 1.03mg L^-1 yr^-1。口門外以及河口東北部區域平均 SSC 下降更快,最高可達約 4.0mg L^-1 yr^-1。總體上,珠江河口 SSC 高值下降速率大于低值,且存在空間差異性。低值下降趨勢顯著地區主要分布在淇澳島北部的口門外區域,其 SSC 大小值之間的差異逐年增加;而高值下降速率快的地區主要分布在虎門口、龍穴島東南岸以及東航道附近水域, SSC 每年大小值差異呈減小趨勢。珠江河口 SSC分位數趨勢受徑流輸沙量、河口地形變化以及風的影響。由水庫修建所致的上游輸沙量減少導致淇澳島北部口門外區域 SSC 的低值部分顯著下降。虎門口、龍穴島東南岸以及東航道附近水域的加深使得這些區域 SSC 高值部分下降顯著,而西灘區域的變淺使得冬季潮汐混合減弱,導致 SSC 高值部分下降趨勢顯著。此外,由風速下降引起的表層風混合減弱也是導致西灘南部 SSC 高值下降趨勢顯著的原因之一。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熱帶海洋學報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海洋水文學、海洋物理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學、海洋地球物理學、海洋環境保護、綜述等。于198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