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表明,西天山阿吾拉勒鐵銅成礦帶中智博鐵礦區火山碎屑巖中的富鐵巖屑主要由自形針狀/板條狀鈉長石和富鐵基質組成,呈輝綠/斑狀結構。電子探針分析顯示,富鐵巖屑中鈉長石端員組分變化范圍為An=0.38~2.89,Ab=95.2~99.32,Or=0.17~2.79,端員組分平均值為An0.94Ab98.01Or1.06,類似于火山巖中鈉長石端員組分變化范圍(An=0.74~6.75,Ab=92.85~98.91,Or=0.32~1.76,端員組分平均值為An2.63Ab96.65Or0.72),兩者均為巖漿成因鈉長石,而非熱液交代成因鈉長石。富鐵基質成分變化范圍較大且連續(w(SiO2)為0.08%~50.04%,w(FeO)為24.89%~87.13%,w(Al2O3)為0.04%~14.83%,w(TiO2)為0.01%~2.83%,w(Na2O)為0~9.76%,w(MgO)為0.03%~4.88%,w(MnO)為0~0.61%),富鐵基質中高Ti磁鐵礦和低Ti磁鐵礦同時發育,總體上成分不均一,且鈉長石呈細針狀,為淺成-超淺成低壓下快速結晶的產物或為火山噴發作用下快速冷凝結晶所致。通過對磁鐵礦-磷灰石礦物組合與安山巖中副礦物磷灰石、礦區磁鐵礦的對比研究,認為智博鐵礦發生磁鐵礦-磷灰石巖漿不混溶作用的可能性很小。通過安山巖基質成分與安山巖成分的對比研究,得出安山巖基質比原巖w(SiO2)、w(Al2O3)、w(CaO)有所降低,w(FeO)、w(Na2O)、w(MgO)有一定升高,但是程度有限,表明巖漿結晶分異不足以使殘留巖漿形成富鐵礦。鈉長石-磁鐵礦富鐵巖屑的發育是一種堿鐵效應的表現,而堿鐵效應對于海相火山巖型鐵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礦床地質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論文、最新進展、其他、最新報道、其他_新書快訊等。于198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