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一直是我國基礎教育的熱點問題。在理解課業負擔基本內涵時,需要考慮家庭和課外培訓機構施加的負擔,且這種負擔同時包含主客觀雙重指標,同時要注意課業負擔的學科差異、心理活動差異和群體差異。政策執行偏差是減負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具體表現為選擇性執行、象征性執行和替代性執行。課業負擔過重不僅影響學生身心健康,還對家庭和教育生態系統有消極作用。為此,政府需要在減負中發揮主導作用,建立多軌貫通的升學評價體系,貫徹落實學生發展指導機制,建立終身學習的教育生態系統,提供更多均衡且優質的教育資源,讓中小學生減負取得更明顯的效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教育發展研究雜志, 半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攝影報道、視點、時評、教師發展、專題_教育評價改革、專題_職業教育發展、決策參考、課程與教學、域外、專題_大學學科評價_五個不等于:破“五唯”后的大學學科評價(筆談)、勞動教育研究等。于198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