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山西沁水盆地南部下二疊統山西組野外露頭、鉆井巖心和薄片中不同尺度裂縫的研究,系統分析了致密砂巖儲層裂縫發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統計結果表明,研究區構造裂縫占90%以上,其中以張性縫為主,其次為剪切縫和擠壓縫。裂縫發育程度的主控因素包括構造部位及斷裂、巖石脆性、單砂體厚度、地層各向異性及成巖作用。對于構造應力值變化梯度較大的區域及斷裂發育部位,以及具有高脆性的致密砂巖,裂縫發育程度較高,裂縫線密度與單砂體厚度之間具有較好的冪指數負相關關系。裂縫發育程度對巖石各向異性的影響要強于地應力,裂縫是山西組煤系地層各向異性的主導因素。化學性質不穩定的礦物(如碳酸鹽及長石膠結物)為溶蝕縫的形成及發育提供了有利條件。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海相油氣地質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討論·探索、技術·應用、勘探·評價、綜述·評論、油氣藏、盆地·構造、沉積·儲層、其他等。于1996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