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5個黃淮麥區主導小麥品種為試驗材料,去雄后第1、3、5、7、9天觀察柱頭發育形態,并統計品種作為母本時的平均雜交結實率,分析品種柱頭形態發育和母本的平均雜交結實率之間的關聯性.結果表明:周麥18和百農207柱頭去雄后1~9d內形態發育穩健,在去雄后第9天退化不顯著;周麥18平均雜交結實率最高為72.13%,百農207平均雜交結實率為61.53%,與周麥18差異不顯著;西農979、良星99和偃師4110柱頭去雄后第9天形態發育退化明顯,這3個品種的平均雜交結實率則極顯著低于周麥18.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河南科技雜志, 旬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科技資訊、技術_信息技術、技術_工業技術、工程_礦業與水利、工程_交通與建筑、工程_能源與化學、工程_地球與環境、管理_知識產權、管理_科技管理等。于198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