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分析鄱陽湖東南部地區zk10鉆孔剖面植硅體及硅藻組合特征,探討該區自全新世以來的古氣候環境變化規律。zk10鉆孔剖面主要為黏土,含少量粉質黏土,屬濱湖相沉積。黏土中植硅體含量高,形態豐富,主要來源于禾本科植物,少數為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闊葉類植硅體。根據植物、植硅體類型組合及溫度指數,劃分為7個植硅體組合帶,自下而上分別為:Ⅰ方型、長方型、扇型、啞鈴型-多面體型-薄板型、球型組合帶;Ⅱ方型、長方型、尖型、平滑棒型-多面體型-薄板型組合帶;Ⅲ方型、長方型、扇型、平滑棒型-多面體型-球型組合帶;Ⅳ方型、長方型、平滑棒型-多面體型-紡錘型、球型組合帶;Ⅴ方型、扇型-平滑棒型-多面體型組合帶;Ⅵ長方型、扇型、尖型、刺邊棒型-三棱柱型-多面體型-球型組合帶和Ⅶ長方型、扇型、鞍型-刺邊棒型-多面體型組合帶。7個植硅體組合帶反映了4次大規模的氣候演化旋回,包括4次溫暖濕潤和3次溫涼偏干的氣候環境,植硅體可作為恢復古氣候變化的重要參考。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華東地質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項目進展、基礎地質、礦床地質、水/工/環地質、境外地質、城市地質、油氣地質、生態地質、旅游地質等。等。于198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