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理論與實證兩個方面研究生產性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與社會福利的促進作用這一財政領域十分關注的問題.理論研究中,通過構建包含政府財政消費性支出和生產性支出的內生增長模型,推導了經濟增長和社會福利最大化目標下各自最優的生產性財政支出結構,并分析了政府生產性財政支出在兩目標下最優支出結構的差異及原因.實證研究發現,2004年~2012年間,中國的東、中、西三大經濟帶政府生產性支出在社會福利目標下的最優占比普遍低于經濟增長目標;而在2004年~2008年間,政府實際的生產性財政支出占比還未達到兩目標下的最優占比值,政府的生產性財政支出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但在2009年~2012年間,政府實際的生產性財政支出占比已接近甚至超過了兩目標下的最優占比值,繼續增加生產性財政支出將對經濟增長與社會福利的提升都產生抑制作用,尤其在東部地區、中部地區更為明顯.因此,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期,政府更需審時度勢、通過適時優化財政支出以促進經濟增長與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管理科學學報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專論、論文、綜述、應用、專題、簡報、學術動態等。于199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