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主權養老基金分為繳費型和非繳費型,前者的資金來自國家舉辦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余額,而后者又分為資源型和外匯型。資源型主權養老基金的資金來自某種專屬自然資源,例如石油,而外匯型的資金來自外匯儲備。在辨析不同養老基金“主權”特征的基礎上,文章對中國非繳費型主權養老基金“全國社保基金”的功能定位進行了審視,并對繳費型養老基金難以形成的深層原因進行了分析。最后,文章主張中國應盡快建立一只外匯型主權養老基金,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外匯儲備當前正處于一個轉折點,建立外匯型主權養老基金的窗口越來越小;二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養老保障的資產儲備規模非常小,建立外匯型主權養老基金可彌補這個短板;三是目前的外匯儲備已超出其特定職能所需的合意規模,建立一只外匯型主權養老基金可實現還匯于民和提高國民福祉的目的。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國際經濟評論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時評、爭鳴、專論、財政金融、國際政治、中國經濟等。于1993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