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收集了廣西龍灘水庫地震監測臺網2006年9月至2016年12月精定位后的3 382次ML≥0地震的數字波形資料,采用二維衰減成像技術獲得了龍灘水庫庫區的Q_S二維分布圖像。結果顯示:龍灘水庫庫區Q_S的橫向不均勻變化明顯,Q_S低值區圍繞著庫區近似呈環形分布;在Q_S低值分布區附近,大多為河流與斷裂帶的交匯處;Q_S低值分布主要對應于透水性較強的巖性地區。以上現象表明Q_S低值分布受水、斷裂、巖性等3種因素的影響,由此初步推斷庫水可能沿著斷裂上的巖石破碎帶及節理、裂隙發育地區和具有較強透水性巖層區域向下滲透,使得巖石孔隙中充滿流體,內摩擦增大,地震波劇烈衰減,從而使Q_S值大幅下降。結果還表明:大多數地震發生在Q_S高、低值過渡區域,這種“軟”、“硬”介質的交界處,容易積累應變能,孕育地震。這是由于當Q_S高、低值過渡區域受到水的加載作用及其對裂隙邊界的潤滑作用,發震斷層的抗剪強度降低,使滑動容易產生,從而誘發地震。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地震學報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簡報、綜述、學術討論、研究簡報、學會活動等。于1979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