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收集2008—2016年山西地震臺網記錄的震中距30°—90°范圍內1253個遠震事件波形,拾取7600余條高質量P波初至到時,使用IASP91模型計算相對到時殘差,分析殘差水平分布特征,結果顯示:①以山西地區中部的山西斷裂帶為界,西部地震臺站記錄的P波初至主要表現為早到時,東部位于大同火山區的地震臺站記錄則主要表現為晚到時;②位于山西斷裂帶內部的地震臺站記錄的P波初至主要表現為早到時,殘差水平顯著低于西部地震臺站;③研究區P波到時整體呈現自西向東逐漸由早到晚的分布特征。推測山西斷裂帶西部地區下方可能存在高速異常結構,山西斷裂帶內部及大同火山區下方可能存在低速異常結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地震研究、地震總結與短臨預報實踐、地震和地質災害、觀察與評述、信息化專欄、地震工程技術、中國地震預報論壇學術交流(2020)、地震目錄等。于198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