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9月14~15日超強臺風'莫蘭蒂'(1614)登陸廈門后在福建省中北部引發了特大暴雨天氣過程,特大暴雨由臺風登陸后北側至東北側一個緩慢移動的長生命史中尺度強對流螺旋雨帶活動造成。利用中尺度數值模式WRF(V3.9)對臺風登陸引發福建省中北部特大暴雨過程進行了大區域無嵌套數值模擬,較準確地模擬了臺風引發特大暴雨的強度和落區,并成功地再現了臺風登陸后北側至東北側長生命史中尺度強對流螺旋雨帶的發生、發展過程。分析發現,臺風大風區外圍幾個零散的中尺度輻合區在移入臺灣地形下游的弱風切變區、正渦度帶、濕靜力能(假相當位溫、比濕)鋒區后,組織發展成一個帶狀的中尺度輻合帶而形成強對流螺旋雨帶,長時間地維持和發展,并向東北方向緩慢移動。臺灣地形在有利于強對流螺旋雨帶長時間組織發展和維持的中尺度環境場的形成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即地形效應在其下游形成的正渦度帶(正位渦帶)、雨帶(位于高濕靜力能區)南側低濕靜力能帶(即濕靜力能鋒區),對強對流螺旋雨帶的長時間發展維持非常重要。地形敏感性試驗的結果進一步證實了臺灣地形在臺風登陸后東北側長生命史中尺度強對流螺旋雨帶形成及維持中的重要作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大氣科學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學術論文、研究簡報、專題評述、會議報道、書刊評介等。于1976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