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脾胃病以易發和反復發作、慢性遷延等為特點,又多與飲食、情志等因素相關,與先、后天均有關系,病位在脾、胃、腸,與肝、腎、肺等臟亦關系密切。臨床多見寒熱錯雜、虛實相兼、氣血同病、濕濁侵犯,臟腑多易肝、脾同時受病。辨治脾胃病應首辨寒熱、虛實,再辨氣血、濕濁,總歸于臟腑,并由此衍生出寒溫并用、虛實相兼、調氣行血、化濕祛濁、調肝理脾的治法治則。脾胃病寒熱錯雜證多見脾寒胃熱、膽熱脾寒、上熱下寒、胃熱腸寒、肝熱胃寒;脾胃病虛實相兼多見脾虛氣滯、脾虛濕蘊、脾虛痰阻、脾虛食滯;脾胃病氣血病變多見氣滯血瘀、氣虛血瘀、久病入絡;脾胃病又多兼夾濕濁,系統總結祛濕化濁之法,如健脾化濕、芳香化濕、溫陽化濕、和胃化濕、化濁消積、清熱燥濕、祛風化濕、利水滲濕、祛濁化毒;脾胃病臟腑辨治中強調調肝理脾法的運用,總結了疏肝健脾法、泄肝扶脾法、補脾泄肝法、補脾養肝法、清肝溫胃法、柔肝滋脾法、暖肝溫脾法、理氣化瘀法、清利濕熱法、清膽溫脾法肝脾同治之十法。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北京中醫藥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專題——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疾病、學驗傳承、學術探討、臨證縱橫、文獻綜述、信息窗等。于198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