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儒家的成功之處在于它在農耕文明時代提供了一套很實用的以家族管理為重點的形而下社會管理制度,這很大程度上掩蓋了儒家形而上宗教層面的不足;但是現代工商業文明沖擊了傳統儒家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土壤,儒家傳統的制度之禮大多數在現代社會失去原初作用;形而上學瓶頸、現代化沖擊、國民文化(教育)水平偏低,是當代中國儒家復興的“三重困境”,當代儒家復興,既體現了對現代性的反思,又有走偏的一面。儒家未來有這么幾種可能的結果:發展為佛教或基督教等“彼岸世界”描述得很詳細的“純宗教”的附庸,或者發展為一種以宗教形式表達的民族主義,并把中華民族帶進極端情緒,或者發展為一種“角色倫理學”,或者發展為純學術理論,或者發展為一種生活情趣。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白城師范學院學報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故宮學、經濟學法學、文學語言學、歷史學、新聞傳播學、家庭教育、基礎教育、教育教學等。于1986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